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

ID:5261189

大小:80.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_第1页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_第2页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_第3页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_第4页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及竣工检验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车辆维修竣工检验标准维修人员对有关项目进行维修后,须确保完成所有维修工作,并符合以下出厂技术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下一工序的维修人员或检验员有权拒绝接收或责令返修。各系统检修的出厂技术标准如下:一、换发动机、发动机大修的出厂技术标准1.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效能良好,无阻塞及短路现象,安装牢固,密封可靠无渗漏现象。2.发动机无异响,无渗漏。3.发动机各部接口连接螺栓、螺母安装扭力矩符合原厂规定。4.各油管、真空管、水管安装正确,固定可靠,不漏油、水、气。5.各传感器安装扭力矩符合规定,导线接头连接牢固不漏电,线束固定良好可靠。6.传动皮带、正时皮带

2、无老化开裂及磨损过度现象,张紧度符合原厂规定。7.起动机起动时无空转、打滑现象,电瓶极柱连接牢固,电解液液面高度及比重正确。8.发电机工作正常。9.发动机支承、排气管接口安装牢固,接口垫不漏气。10.离合器自由行程符合规定,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彻底,无打滑现象。11.散热器、冷凝器、空调压缩机、动力转向泵、发电机安装牢固,冷却风扇及设备工作正常。12.点火正时符合原厂规定。13.气缸压力符合原厂规定。14.机油压力符合原厂规定。15.节气门、阻风门工作正常。16.加速灵敏、不突爆、不回火、怠速工况运行平稳、转速符合原厂规定。各工况工作正常,过渡平顺。17.在走合

3、期之内(1500km)允许排气管有不明显的冒蓝烟。18.尾气排放符合要求。19.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修理后清除故障存储器,且电控系统工作正常。二、发动机中修、发动机更换活塞及活塞环的出厂技术标准1.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效能良好,无阻塞及短路现象,安装牢固,密封可靠无渗漏现象。2.发动机冷车允许有短时轻微气门间隙调节器响声。3.发动机应无渗漏。第7页共7页4.发动机各部连接螺栓、螺母安装扭力矩符合原厂规定。5.各油管、真空管、水管安装正确,不漏油、水、气。6.各传感器安装扭力矩符合规定,导线接头连接牢固不漏电、线束固定良好可靠。7.传动皮带、正时皮带张

4、紧度符合原厂规定。8.排气管接口安装牢固,接口垫不漏气。9.点火正时符合原厂规定。10.气缸压力符合原厂规定。11.机油压力符合原厂规定。12.节气门、阻风门工作正常。13.加速灵敏、不突爆、不回火、怠速工况运行平稳、转速符合原厂规定。各工况工作正常,过渡平顺。14.在走合期之内(1500km)允许排气管有不明显的冒蓝烟。15.尾气排放符合要求。16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修理后清除故障存储器,且电控系统工作正常。三、保养、小修作业的一般技术标准对保养作业内容必须按制造厂的《定里程保养项目单》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并耐心向用户解答清楚;涉及车辆行驶安全及车辆使用寿命的机件

5、损坏或发生问题时,必须向用户解释清楚,如用户不同意做修理,必须在《任务委托书》上注明并请用户签字确认。1.更换的配件必须按工艺安装好,外表擦拭干净。2.油、液面检查后,必须擦拭清洁容器外表。3.防尘套检查后,要擦拭清洁。4.校正怠速转速、点火正时、尾气排放必须使用专用设备或仪器。5.皮带张紧度,必须符合原厂规定。6.发动机舱盖、后行李箱盖、车门铰链、锁、限位器等部位使用润滑剂润滑。7.检查各部连接,确保有效可靠。8.制动踏板必须检查自由行程、助力效能;手制动必须检查拉紧齿数和制动效能。告知用户新换制动片使用时有磨合期,一般为200km,故期间使用时要增大制动踏板

6、力进行补偿。9.轮胎压力、花纹按标准检查。10.小修项目维修时,必须按《维修手册》中的维修方法进行。四、检修制动系统的出厂技术标准第7页共7页项目包括:修理或更换制动总泵、分泵、真空助力器、液压系统软、硬管、制动片、盘或鼓、ABS总成等。1.目视制动液容器,油面在上下标准范围之内,不允许超过上限。2.液压管理无渗漏。3.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符合原厂标准。4.反复多次踏下制动踏板已耗尽真空后踏下制动踏板至不能踏下并保持住,起动发动机在真空助力器作用下踏板下行至不能继续下行时止,此时制动踏板距地板间隙应大于制动踏板总行程的1/3。5.必要时路试,在平坦干燥柏油路面上:空

7、档、车速30km/h时踩紧急制动,刹车距离不超过6.2m,轮迹偏离不超过轮胎面宽;40-60km/h时轻踩制动,车辆应不出现偏驶现象。6.在制动试验台上测试制动力,空载时应占整车质量的60%以上,满载时应占50%以上。且前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得大于5%,后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得大于8%。7.制动协调时间不得大于0.3秒,制动完成释放时间不得大于0.8秒。8.带ABS系统的车辆维修后,ABS系统装配良好、牢固,其性能符合原设计规定;故障排除后清除故障存储器。9.ABS系统失效时,其制动效能应达到1-4条要求。10.驻车制动:1)驻车制动有效拉紧行程为2-3齿,在平

8、坦道路上用二档起步,拉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