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

ID:52621279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_第1页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_第2页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_第3页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终身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习能力学会终身学习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把“背课”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背会教材知识再讲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器”。这样,教师很累,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听觉发挥着作用,学习效率很低。“食贵自化,学贵自得”,学生终究要离开教师、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学说话"的能力,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讲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帮他们通过教材学知识、学说话。为了实现预期的效果,我规范了阅读教材的要求,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首先,在阅读教材时,要认真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教材中

2、的关键句、关键词,从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学会思考的好习惯,避免学生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只看不做任何批注,看过如过眼烟云;二是仅仅为了勾画或者不分重点把整个教材全部勾画一遍,学习很累,效率很低。其次,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同时,善于联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认识。最后,归纳出知识结构,帮学生理清线索。总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利于教师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学会思考;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去写出自己的想法;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效地消化所学知识。如此一来,还解放了教师自己。二、培养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与

3、各学科联系密切,尤其是与历史、地理和语文等学科相辅相成。但是,学生在学习本学科时往往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把本学科孤立起来,因此理解问题片面、吃力,往往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让他们学会将思品知识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巩固所学知识。1.与初中历史学科知识整合。将思品知识与历史学科知识整合,不仅可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灿烂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而且其中的许多史实能有力地证明思想品德学科的许多观点。如:《南京条约》的签订和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以后的发展变化,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

4、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学习唐朝、清朝的历史,使学生更加懂得“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结合历史知识学习本学科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1.与初中地理学科知识整合。初中地理知识为学习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区域概念,借助地理学科知识,可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党的方针、政策及重大举措。例如,在理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借助以下地理知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及青藏铁路的修建等开展教学,这些重大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互通

5、有无、优势互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总之,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让地理知识走进思品课堂,可大大丰富学习资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2.与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整合。语文是一门“文道统一”的学科,即“文”中有“道”、“道”中有“文”,水乳交融,难分彼此。“道”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所培养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例如:《斑羚飞渡》体现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夸父追日》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行路难》、《理想》体现了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学习思想品

6、德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资源,可帮他们更加懂得“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道理。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认识问题和驾驭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学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后,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编演的小品和所学知识,编写''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顺口溜,这样的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编写能力使我大为感慨: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

7、学会终身学习,帮助他们创造现代文明、享受现代文明。[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