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

ID:52668489

大小:4.1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4-12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_第1页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_第2页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_第3页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_第4页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目14车梯形螺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14车梯形螺纹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通用教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任务一车梯形外螺纹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梯形螺纹的特点,掌握梯形螺纹基本要素的计算方法。掌握梯形螺纹的技术要求以及梯形外螺纹车刀的刃磨方法。124掌握梯形外螺纹的三针、单针测量法。344学会车梯形外螺纹。44一、梯形螺纹的标记梯形螺纹的代号用字母“Tr”及“公称直径×螺距”表示。如Tr40×7、Tr28×4等。梯形螺纹的完整标注包括螺纹代号、螺纹公差带代号和螺纹旋合长度代号。标注范例如下:二、梯形螺纹的基本尺寸(表14-1)三、梯形外螺纹车刀的刃磨要求(1)粗车刀刀尖角应略小于梯形螺纹的牙型角,一般取29°30

2、′;精车刀刀尖角应等于梯形螺纹的牙型角,即30°。(2)粗车刀的刀头宽度一般取0.7倍的牙槽底宽;精车刀刀头宽度则应略小于牙槽底宽,为0.9倍的刀宽。(3)刃磨前刀面时,由于受螺纹升角的影响,梯形外螺纹粗车刀应磨出5°~15°的径向前角,而精车时为保证牙型角的正确,径向前角应为0°~5°。(4)刃磨两侧副后刀面时,由于受螺纹升角的影响,车刀进给方向的后角应为(3°~5°)+ψ,背离进给方向的后角应为(3°~5°)-ψ(ψ为螺纹升角)。(5)梯形外螺纹车刀刃磨方法参看三角形外螺纹车刀刃磨过程。四、车梯形外螺纹的方法(1)对于螺距小于4mm或精度要求不高的梯形螺纹可用一把车刀进行

3、粗、精车。(2)对于螺距大于4mm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梯形螺纹的加工步骤如下:①粗车螺纹大径,留余量0.3mm左右。②采用左右切削法粗加工梯形螺纹至小径,留余量0.3mm左右,两侧面分别留0.2~0.3mm精车余量,如图14-1(a)所示。③精车螺纹大径尺寸。④精车螺纹两侧面,如图14-1(b)所示,控制中径尺寸符合图样要求。五、梯形外螺纹的测量1.测量大径梯形外螺纹大径一般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进行测量。2.测量螺距和测量三角形螺纹螺距一样,梯形螺纹的测量可以采用测量多个螺距值再除以被测量的螺距数的方法。3.测量中径(1)三针测量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方法。测量

4、时所用的三根圆柱形量针是由量具厂专门制造的。在没有量针的情况下,也可用三根直径相等的优质钢丝或钻头柄部代替。测量时,把三根量针放置在螺纹两侧相对应的螺旋槽内,用千分尺量出两边量针顶点之间的距离M,根据M值可计算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如图14-2所示。三针测量时,M值和中径的计算公式见表14-2。三针测量用的量针直径(dD)不能太大。若太大,则量针的横截面与螺纹牙侧不相切,如图14-3(a)所示,无法量得中径实际尺寸。量针直径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则量针陷入牙槽中,顶点低于螺纹牙顶而无法测量,如图14-3(b)所示。最佳测量针直径是横截面与螺纹中径处牙侧相切时的量针直径,如图1

5、4-3(c)所示。量针直径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佳值可在表14-2中查出。选择量针时应尽量接近最佳值,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2)单针测量用单针测量螺纹中径比用三针测量简便,如图14-4所示。测量时只需用一根符合要求的量针,将其放在螺旋槽中,另一侧利用螺纹大径作基准,用千分尺量出量针顶点到螺纹大径之间的距离A,在测量前应先量出螺纹大径的实际尺寸d0,其原理与三针测量相同。单针测量时,千分尺测的读数值A可按下式计算:六、车梯形外螺纹的注意事项(1)安装梯形外螺纹车刀时,应使用螺纹角度样板对刀,螺纹车刀角平分线应垂直于工件轴线,这样可使牙型半角对称、相等,如图14-5所示。(2)粗

6、车外圆时,应检查工件是否会产生锥度。(3)梯形外螺纹车刀两侧切削刃应平直,精车时要求车刀切削刃保持锋利。(4)加工时,为防止开合螺母抬起,应在开合螺母手柄上挂一重物。(5)车梯形外螺纹时,要避免三条刀刃同时参与切削,以防发生“扎刀”现象。(6)精车时,为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应降低切削速度和减少背吃刀量。如图14-6所示,本任务是车梯形外螺纹。零件材料为45钢,毛坯规格为φ45mm×100mm。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