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ID:5270746

大小:462.3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07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_第1页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_第2页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_第3页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_第4页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双语教育·编者按1997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滕星博士受教育部委托,作为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技援项目”顾问,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对凉山学校彝汉双语教育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为教育部和亚洲开发银行提供了一部材料翔实、论据充分、理论与观点鲜明的田野工作研究报告。本刊将陆续摘要刊登有关内容,以飧读者。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滕星内容提要本文对凉山彝族双语教育个案的分析,不仅对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借鉴意义,而且对

2、21世纪世界各国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少数民族,如何一方面保留本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一方面又能够溶入现代化主流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关键词凉山彝族双语教育多元文化理论凉山彝族彝汉双语教育从50年代初发展至今,经历了拼音彝文(新彝文)与汉语文的双语教育、汉语文单语教育、以及规范彝文(老彝文的改造体)与汉语文的双语教育这三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在第三个阶段双语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实施过程中,对将规范彝文(老彝文的改造体)引入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作为一门课程(二类模式学校),而且还在部分学校作为学校各科教学用语(一类模式学校)。

3、这使一些凉山彝族社会精英阶层(主要是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对此提出了11种怀疑、担忧的反对观点。(1)倒退论。“凉山的社会已经前进到社会主义了,又返回去学奴隶社会的老彝文,不是复辟倒退是什么?”(2)分裂论。“彝族汉族一家人,都用汉文搞四化,哪个再去学彝文,别有用心搞分裂。”(3)多余论。“既然最终大家都要学汉文,又何必转圈圈,绕弯弯先学彝文后学汉文,实在是多余。”(4)照顾论。“为什么二十多年后又来重新提出学彝文?还不是为了照顾一下民族情绪。”(5)强加论。“彝文实际上是几个彝族知识分子和几个不怀好意的汉

4、族干部搞起来强加给我们的。搞老彝文的很难找到一个好人。”(6)有害论。“汉文彝文咋能一起学一起用嘛?两种拼音肯定混淆不清。彝文尽是圈圈点点的像蜘蛛网一样,哪个记得到那么多?肯定影响教学质量,实在是有害无益!”(7)局限论。“彝文能翻译数理化吗?X+Y=Z怎么翻译?哪台机器上见过彝文?彝文只能在社会上扫盲,不能进学校,更不能培养人才搞四化。”(8)用途论。“彝文不用说出凉山用,就是出乡都困难。开张条子不用彝文,交封信也不用彝文。彝文只能在民间流传出不了瓦板房,只有汉文才是官方的,才能登大礼堂。”—5—©1994-

5、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9)前途论。彝文能有多长的生命力?我五十年代算是上当受骗了,先吼得凶,过几年就垮台,那真是浪费了我的青春害我一辈子。不信,你看有几个领导干部的娃在学彝文?我是下决心不准儿子、孙子学彝文了!”(10)唯心论。“秦始皇都搞书同文,你们连他都不如。反正在我执政的三年时期内,我管辖的这个区范围内,不准你们搞彝文教学试点。我敢拿我的党籍作保证,没有

6、一个彝人再欢迎搞彝文了。”①(11)过渡论。“认为学习民族语文的目的是学习汉语文,民族语文只是一种过渡,是辅助汉语文学习的工具”。上述11种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反对将规范彝文教育引入现代学校,无论是将其作为学校的教育媒介用语,还是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反对由于学校引入了规范彝文教育而形成的学校两类模式的彝汉双语教育。那么,有无必要将规范彝文引入凉山彝族社会现代学校教育,有无必要在凉山彝族社会现代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这不仅是凉山彝族面临的个案问题,而且也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首当其冲不能回避的、十分复杂的当代人类面临的

7、问题。本文将从八个方面对在凉山彝族社会现代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尝试性探讨。一、彝汉双语教育是“多元一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人类文化共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20世纪后半期,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由于担忧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的进展,一些弱势民族的文化语言不断地消失,人类文化多样性在不远的将来将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将由文化的单一而失去活力,人类社会将会停止不前。6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移民和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西方一些

8、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浪潮。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及和谐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国家一体”与“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的冲突及和谐的问题。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少数民族源于对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种族中心理论(Anglo-conformity)和熔炉理论(MeltingPot)的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