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

ID:52710249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_第1页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_第2页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_第3页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情境成就精彩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有效情境 成就精彩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数学。那何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情境的价值又该如何体现?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来源于其数学本身,它服务于数学,最终又应用到生活。下面,我举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

2、学对象是7~14岁的儿童,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处处充满童趣、童真。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时,教师用双手捂住4颗星星,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然后提问:“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一猜?”学生们猜是4颗,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学生有的说总共6颗,露出2颗,剩6-2=4(颗);有的说2颗露出来了,藏着4颗,因为2+4=6(颗)。接着教师让同桌小朋友一起玩,左边小朋友捂豆子,让右边小朋友猜,并且记录算式。教师指导操作,巡视辅导,参与学生活动。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相应的算式。如下:  6-4=2  2+4=6  6-

3、2=4  4+2=6  6-5=1  1+5=6  6+0=6  6-1=5  6-3=3  ……  上述教学,教师创设了猜星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若能经常创设游戏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数学教学除了创设游戏式情境外,还有许

4、多形式的教学情境同样也富有童趣,如故事情境等等。例如,在教学“分数意义”后,教师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有个富翁临死前对他的律师说:‘我的妻子已有身孕,如果生个男孩,就把我财产的三分之二给儿子,三分之一给妻子;如果生个女儿,就把我财产的三分之二给妻子,三分之一给女儿。’富翁死后不久,他的妻子生了个龙凤胎(即一儿一女)。这下律师为难了:富翁临终前并未交待这种情况下如何去分割其财产,怎样分配才符合死者的遗愿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趣中质疑、疑中生思

5、,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我来自…你们学校在什么位置,你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这样的导入贴切、自然,既融洽了

6、师生关系,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位置的作用,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当然,数学并不等同于生活。因此,在有效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

7、动探究  当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以往传统教学主要以师讲生听的形式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很少,被动接受比较多,步步跟着教师走,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有所疑问,其个性受到严重的扼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提出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