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

ID:52719133

大小:154.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29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_第1页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_第2页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_第3页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_第4页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学案(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表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主备:张如卉使用人:2018年7月25日b5E2RGbCAP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

2、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28个,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耀武扬威、推荐、眼帘、删掉、燥热”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

3、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6.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7.28/28进行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8.把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教案重点在阅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教案难点

4、1.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案时间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27※乌塔                                 1课时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总 计                                   10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主备:张如卉使用人:2018年7月

5、25日p1EanqFDPw教案内容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案重点在读通、读懂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案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8/28难点教法教案时采取情境导入法,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法在读中想,

6、想出情境来;想中读,读出感情;读中悟,悟出东西。这样层层深入,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去思考自己为何读书,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调整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大屏幕出示:周恩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释疑“崛”)3.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

7、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渡:课文读完了,会读词语吗?试试。<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出示5组词语,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帝国主义列强租界——知道什么是租界吗?租界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继续读。衣衫褴褛,耀武扬威——大家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8/28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惩处放到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

8、训斥了一通。”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过渡: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凡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二)梳理课文内容。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