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

ID:52727118

大小:2.1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13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_第1页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_第2页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_第3页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_第4页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文章的闪光点之一,用寓言来说理。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往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训诫。寓言回顾给加点字注音(1)弃甲曳()兵(2)涂()有饿殍()(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洿()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yètú,通“途”piǎotúnzhìxùcùgǔwūwú,通“毋”xiángbān,通“斑”tì通假字1、不可,直不百步耳。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2、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5、王无罪岁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名词活用动词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3、请以战喻4、弃甲曳兵而走5、或百步而后止6、然而不王者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黄河/河流荒年/凶恶,不

3、吉利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兵器/士兵跑/行走或者/有的人这样却/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王道之始也。3、非我也,岁也。4、非我也,兵也。5、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树之以桑9、申之以孝悌之义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虚词: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用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

4、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孟子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保民教民王道之始王道之成思考:1.最后一层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对比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本体)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喻体)思考:2

5、.最后一层旨在说明什么?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第二则齐人有一妻一妾字音读chŭ作动词义;读chù作名词义,如“处所”“到处”等。处()室餍()瞷()施()从墦()讪()chŭyànjiànyífánshàn重点字词瞷良人之所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所与饮食者:在一起吃喝的富贵:有钱有地位显者:有名望有地位瞷:窥视之:往,到……去蚤:同“早”施:同“迤”,斜行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良人:丈夫餍:吃饱反:同

6、“返”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大概;为:判断句标志,是;餍足之道:吃饱喝足的办法。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讪相泣仰望:指望、依靠讪:讥笑怨骂相泣:面对面哭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其妻妾不羞也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骄:轻视,傲慢羞:意动用法,以---为羞问题探究: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本则寓言内容是什么?指责社会上那些不择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说他们无耻之极,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第三则重点字词1

7、、什一2、今兹未能3、请轻之4、今有人日攘其邻之者5、斯速已矣十分之一今年形容词作动词,减轻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攘:窃取斯:则;已:停止本则内容是什么?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第四则重点字词①出,语人曰②卒然问曰③天下恶乎定④定于一⑤孰能与之⑥今夫天下之人牧⑦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告诉通“猝”,突然何、哪里人牧:统治百姓的国君孰:谁;与:动词,亲附伸长脖子;期待数词作动词:统一

8、;大水流向低处百姓归附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百姓: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禾苗:本则内容是什么?“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寓言和比喻”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故事”是“宾”,“寓意”是“主”。“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使抽象的变为具体;使深奥的变为浅显;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