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米皮的来历.doc

汉中米皮的来历.doc

ID:52767471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汉中米皮的来历.doc_第1页
汉中米皮的来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汉中米皮的来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起源一.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起源二、(楚汉版)东汉末年,张鲁承其祖父张道陵天师所创五斗米道教,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统治。为扩大影响力,他命祭酒(基

2、层官员)在各大路要道处设立众多“义舍”,供往来行人无偿吃住。张鲁有五儿一女。建安十四(公元209)年,马超兵败曹操前来投靠,张鲁见英雄归附,十分高兴。不久女儿张琦瑛与马超萌生爱意,于是便欣然许诺嫁女于马超,二人也愈加情深意浓。可后张鲁见曹操势力日大,于是爽约托媒嫁曹丕。张琦瑛死活不从,她痛恨父亲的无信和势利;然而更令她心碎的是,马超因不忍父亲的猜疑而投奔刘备去了。建安二十年,曹操亲领十万大军压境,张鲁见寡不敌众率众投降,曹操封张鲁父子皆为候,但恐日后反叛,令其迁洛阳。张琦瑛作为一介女子,曹操并没强求,于是她怀着对汉中的热爱

3、独自留下了。婚姻的不幸,战争的纷扰,家庭的离散,已使她看破了尘世,她决定终身不嫁,用毕生精力传播五斗米道教,广行善事,造福众生。一日,她来到一义舍,见几个饿狼般的人正吞咽着夹生饭,问其故方知他们疲于赶路已多日未见粒米,根本等不到熟后再吃。于是她想,能将汉中盛产的大米做成米面馒头该多好,赶路的人一到义舍便能吃上熟食。第二天,她便到义舍蒸米面馒头。她用温水浸酥大米后,捞出用石磨研磨,然后加水和面捏馒头。她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着道家经典《参同契三相类》:“皮革煮成胶兮,曲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由于平素养尊处优,

4、所以一动手就加水过多,根本无法捏成馒头。倒掉吧,太可惜,这都是教徒们省吃俭用捐的;猛然间她想起了刚才背诵的经文,皮革能煮成胶,曲蘖能化为酒,难道这米面浆就不能做成其它食品吗?于是她决定将这米面浆煮熟吃掉,免得浪费。她用小瓢舀了米面浆,轻轻地倒在平展展的笼布上,米面浆如水银坠地一样慢慢地漫延开来,形成薄薄一层,如法将几层笼布都倒上米面浆后,盖好笼盖蒸了起来。不久,他闻到一股奇异的饭香,估计熟了,于是挪开蒸笼打开笼盖凉了片刻,然后将笼布上的“馒头”撤到碗里,用筷子品尝着,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味,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点调味品,正

5、好义舍内有一些油炸辣椒,于是她就加了一些调上,然后一尝,果然美味可口。恰在这时,有几个关中人来到义舍,她让他们一起食用,他们吃着皮革一样的东西赞不绝口,误以为是面粉所做,就称为“面皮”,她也就随众叫它面皮了。从此,她便经常到义舍里去蒸面皮,供过路行人食用。在制作过程中,她不断改进,开始切成块、条、丝,并瀹煮鲜嫩蔬菜盛入,佐以葱姜大蒜陈醋花椒芥末作调料。由于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色鲜香浓、冷热即食、四季咸宜、爽口耐饿,所以很快便在各义舍中推广开来,不久民间纷纷效仿,于是便在汉中普及开了,盛行至今而不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