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

ID:52772202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3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_第1页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_第2页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_第3页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_第4页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苗期病害(副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棉花苗期病害我国已知有20余种棉花苗期病害,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棉苗受害后,轻者严重影响生长,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枯死。立枯病种子萌发前被侵染引起烂种;萌发后未出土前被侵染引起烂芽;出土后受害,病苗茎基部环状缢缩,后萎蔫倒伏,严重时成片死亡,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皮层留在土壤中。潮湿时,在病部及其周围土壤表面可见白色稀疏菌丝体。立枯病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无性态为茄丝核菌Rhizo

2、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炭疽病种子萌芽时受侵染,嫩芽变褐腐烂。幼苗出土后,在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梭形病斑,略凹陷并有纵向裂痕,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病苗萎蔫死亡。幼苗根部受害后呈黑褐色腐烂,拔病苗时,茎基部以下皮层不易脱落。子叶多在边缘产生圆形或半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干枯脱落,造成子叶边缘残缺不全。潮湿时,病部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和橘红色粘质团。炭疽病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Penz.&S

3、acc,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自然情况下不常见。红腐病棉苗出土前受害,幼芽及幼根变褐腐烂。出土后根尖先发病,扩展后全根变褐腐烂。子叶边缘产生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或粉白色霉层。红腐病由多种镰孢引起,主要有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Schw.,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发病特点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炭疽病菌和红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于粘附在棉籽短绒上或

4、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内越冬,成为次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带菌棉籽通过种子调运作远距离传播。土壤中病菌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流水和地下害虫在田间扩散蔓延。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病健苗接触也可传播。播种过早、过深或覆土过厚;低温多雨,地势低洼的棉田,土壤通气性差,有利于病菌繁殖,而棉籽发芽率降低,出苗慢,棉苗抗病力降低,易被病菌侵染,造成种子发芽、出苗慢,大量烂种、烂芽。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5)合理施肥,注意氮、钾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促进苗壮,增强抗病力。(6)出苗后及时中耕,提高土壤通

5、气性,有利于棉苗根系生长发育,抑制根病发生。大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及时间苗和处理病苗、死苗,减少病害传染机会2.种子处理可选用棉籽重量0.5%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选用0.3%多菌灵胶悬剂浸种14h,或402抗菌剂2000倍液,在55~60℃下浸闷30min,晾干后播种。3.药剂防治在出苗80%时进行叶面喷雾,以后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施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