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

ID:27174793

大小:1.4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1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_第1页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_第2页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_第3页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_第4页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苗期病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棉花苗期病害CottonSeedlingDiseases北方棉区过去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红腐病发生也比较普遍,近年来,红腐病发生更加严重,已占第一位。南方棉区以炭疽病为主,有些地区立枯病和红腐病发生也比较普遍,但在移栽苗的苗床上,红腐病和猝倒病为害较重。棉苗病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引起烂种、烂芽、烂根和茎基腐为主,多数棉苗病害属于这类;另一类以为害幼苗叶片和茎为主,如炭疽病等。症状1.立枯病: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被病菌感染,内部变褐腐烂,即烂种;受害轻的种子虽能萌发,但幼芽被害呈黄褐色,不久腐烂,即烂芽;幼苗出土后,被

2、病菌感染的幼苗,则在根部和近地面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呈黑褐色,并包围整个根茎部位,形成黑褐色环状缢缩,病苗很快萎蔫枯死,即烂根。有时病斑凹陷不明显,但上下扩展较快,并产生长短不等的纵裂。拔出病苗,在病部可见由菌丝体和小土粒纠结在一起。子叶受害,多在被害子叶上产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病部干枯脱落后形成穿孔。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2.红腐病棉苗出土前感染也可造成烂籽和烂芽。出土后感病,一般先侵入根尖,使根尖呈黄褐色,以后扩展到全根和茎基部,病部变褐腐烂;病斑多不凹陷,其土

3、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常略肥肿,后呈黑褐色干腐,群众称“大脚苗”,也可产生褐色纵向的条纹状病斑,有时侧根坏死形成肿胀的“光根”。子叶感病,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高湿条件下,在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3.炭疽病:棉苗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芽。出土后感染,则在幼苗根茎部或茎基部产生褐色条纹,以后扩展成褐色、稍凹陷的梭形大斑,严重时纵裂、下陷,四周缢缩,幼苗枯死。子叶受害,多在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天气潮湿时可扩展到整个子叶。真叶被害初为黑色小型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大斑。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散生小黑点

4、,其上产生橘红色粘质状的分生孢子团。棉花炭疽病1.立枯病: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菌丝发达,近直角分枝,离分枝点不远处生有一个隔膜;立枯丝核菌在5~40℃均可生长,20~35℃生长良好。后期形成菌核。立枯丝核菌寄主范围极广,可寄生50科200余种植物。病原2.红腐病:由多种镰刀菌(Fusariumspp)侵染所致,它们都属半知菌亚门镰刀属真菌。据各地报道,我国为害棉苗的镰刀菌主要有8种,即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茄病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

5、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eguiseti、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它们所占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别,总的来看以串珠镰刀菌为主,其次为茄病镰刀菌。1.大型分生孢子;2.小型分生孢子寄主范围较广,除棉花外,还为害水稻、麦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等作物。对棉苗致病性较丝核菌弱。病菌在2℃~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30℃。3.炭疽病: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go

6、ssypii,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有性态为棉小丛壳菌Glomerellagossypii,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棉炭疽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35℃,10℃孢子就不能发芽。该菌主要寄生在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等棉属植物上。棉花炭疽病菌1.分生孢子盘;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4.刚毛1.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病株残体和种子。立枯丝核菌属土壤习居菌,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存活2~3年之久。土壤及其病残体是其主要侵染来源。炭疽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

7、,少数病菌也可在病残体上存活。红腐病菌既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2.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立枯丝核菌则通过流水、耕作活动等传播。病害循环1.气候条件:主要是温湿度。阴雨天多最适棉苗病害发生。低温多雨,常诱发棉苗病害严重发生。炭疽病菌对幼苗侵染的适宜条件为气温10℃、土壤温度14℃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2.种子质量:质量差的种子,特别是具有较多秕籽、破籽的种子,播后很易被病菌侵染,并向周围扩散,形成发病中心,从而造成缺苗断垄,甚至随补

8、随烂,多次重播的现象。发病条件3.播期和播种深度:播种过早或过深,使出苗延迟,棉苗弱小,抵抗力差,容易感病。露地栽培播深以4~5cm为宜,地膜覆盖以2~3cm为宜。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与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5.耕作栽培措施:多年连作会使土壤中病菌越积越多,加重病害的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温度偏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