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

ID:52792243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30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_第1页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_第2页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_第3页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_第4页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 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③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⑤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2)液体渗漏 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

2、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3)皮下血肿 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4)导管堵塞 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

3、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ml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11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处理:①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②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

4、力,使疼痛减轻。③避免碰撞伤肢。④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⑤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6)导管脱出 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或S型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②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③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④神志不清者,应加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处理:局部按压至不出血。2、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

5、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1)导管堵塞预防: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①先仔细检查导管

6、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预防: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11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

7、,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处理方法: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①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