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

ID:5279703

大小:331.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_第1页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_第2页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_第3页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_第4页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8月高等教育研究Aug.,2007第28卷第8期JournalofHigherEducationV0I.28No.8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唐德海,周西安,韦莉娜。(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2120l3;3.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1008)摘要: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目的应该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预设。实际上,教育目的除在教育活动开展前进行预设外,还可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生成,两种处于不同位置的教育目的本质不同,各有生长空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两难抉择。就当下而言,

2、必须厘定预设性教育目的合理性的限度,留出生成性教育目的存在的领地与空间。关键词:教育目的;预设性目的;生成性目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07)08—0022—05OnpresumedandgeneratededucationalpurposesTANGDe—hai。ZHOUXi—an。WElLi—na。(1.S(hool(J_,EducationScience,Guangr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2.SchoolofJingjiang。Jiang

3、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China;3.NanningCollegl,_rJrVocationalTechnologY,Nanning531008,China)Abstract:Traditionally,peopleusuallysupposethateducationalpurposeshouldbepre—sumedbeforeeducationalactivities.Thepaperarguresthatinadditiontothefactthateduca—tionalpurposecanb

4、epresumedbeforeeducationalactivities,itcanbegeneratedconstantlythroughouteducationalactivities.ThesetWOeducationalpurposeswithdifferentsettingsdif—ferfromeachotherintheirnatureandenjoytheirowngrowthspace,thereforenosuchaei—ther—orchoiceexists.Atpresent,wemustdefinetheboud

5、aryoftherationalityofpresumededucationalpurposeSOastoleavespaceforgeneratededucationalpurpose.Keywords:educationalpurpose;presumedpurpose;generatedpurpose“人本是一个依照目的而活动的东西;他没有一目的。然而,美国教育家杜威却语出惊人,认为“教个目的,他什么事都做不出来”。与自然界的日月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更替、动物的本能行为有所不同,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的。”杜威的

6、这句话曾被国内一些学者看作是鼓吹始至终都受一个自觉的目的所支配和牵引。行动受“教育无目的论”的铁证。其实,杜威并不是否认教目的支配是人类活动内在的必然规定性。教育作为育目的及其存在的价值,而是反对凌驾于教育过程人类从事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理应有其特定的之上的外在目的。在杜威看来,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收稿日期:2007—03—10:修订日期:2007—06—08作者简介:唐德海(1959~),男.广’西全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周西安(1977一),男,湖北京山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讲师,从事高等教

7、育理论研究;韦莉娜(1981~)。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22·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过程,因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习是特定意图的、指导的和控制的结果——可测量它自己的目的。”【3由此.引出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的”]。在泰勒原理的影响下,从上世纪6o年代的——教育目的究竟是在活动之前由他人预设的,还行为主义目标运动,7o年代以能力倾向培养为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主体不断生成的?为便于论述,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到8o年代的亨特模式,都遵我们将前者简称为教育目的的预设或预设性教育目循着几近相同

8、的范式:预设目的、(根据目的)选择经的;将后者简称为教育目的的生成或生成性教育目验、(指向目的)组织与实施经验、(参照目的)评价,的。呈现出一种以目的为龙头的、有序的线形排列模式。在我国,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