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ID:5280676

大小:142.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_第1页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_第2页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_第3页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_第4页
资源描述: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卷第3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No.32009年9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p.2009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123李晓燕,欧阳俊林,蒋兰惠(1.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3.蚌埠学院电大,安徽蚌埠233030)摘要: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

2、。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化无关。关键词:隐喻;动词化;语法隐喻;新闻文体中图分类号:H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69-04Onmetaphorandverbalizedgrammaticalmetaphor123LIXiao-yan,OUYANGJun-lin,JIANGLan-hui(1.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BengbuColleg

3、e,Bengbu,Anhui233030,China;2.SchoolofForeignStudie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China;3;RadioandTVSchool,BengbuCollege,Bengbu,Anhui233030,China)Abstract:Metaphoristhenecessarythinkingandcognitivestyleofmantoknowtheworldandhimself.Thetransferen

4、cefromanynon-processedelementtoprocessedelementgivesbirthtoverbalizedgram-maticalmetaphor.Itcanbeconcludedthroughthestudyonthejournalesematerialsthatthefrequencyofverbalizationislowerthanthatofnominalization,andthatthebirthofverbalizationischaracterizedb

5、ynoun-verbalizationandisindependentofnominalization.Keywords:metaphor;verbalization;grammaticalmetaphor;journalese在我国,隐喻最早称为“譬”,出现于《诗经》。墨似性这个观点,即有时只有在使用某个隐喻之后,子第一个给出隐喻的定义,即借乙物明甲物,通过人们大脑中才出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新的特类比更清楚地了解甲物。先秦时期的学者就如何运别的联系。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强调用隐喻

6、达到劝说和交际的目的进行了研究。隐喻就人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常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以是利用不同事物的抽象的相似点来“打比方”,隐喻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以浅显说明深奥,以具体说明抽象,以熟悉说明生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是通向真实的一种途径,能[1]12[1]14疏,并创造生动的意境和形象。够创造新意义,表达新思想。西方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呈现出多视角多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交相辉映的局面。亚里士多德既研究隐喻的修辞功逐步深入,研究视野开阔,成果迭出。束定芳探讨了[2

7、]能,又研究其认知功能。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语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郑洪仁探言学的兴起,隐喻上升到思维领域,其认知功能及究了隐喻辞格在语言中的具体运用,指出隐喻是语其对人类思维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和高度言艺术中的艺术。安晓杰着重指出喻体在比喻中起重视。Richards论述了隐喻的要素、特征等,并最最重要的作用,喻体运用恰当,本体的特征和性质先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Black提出了隐喻创造相得以呈现和突出。聂炎论证了隐喻的四种功能,认收稿日期:2008-05-18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

8、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9SQRS101)作者简介:李晓燕(1975-),女,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70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为隐喻思维的具体形态是联想和想象。包含“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并区分了不同的语法隐喻类型。对语法隐喻进行分类,为进一步研一、隐喻的类型究提供了深入量化分析的可能,同时也可解释人类学界对隐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及其产生的语言演化中的某些事实,如名词化反映的概念抽象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