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

ID:5282228

大小:545.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_第1页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_第2页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_第3页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_第4页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李琳〔摘要〕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受到本国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宗教渗透和法律传统的影响,具有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中华法系的“婚姻门”数千年来一以贯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婚姻观念和伦理特征。俄罗斯传统婚姻法受到民族习惯法、拜占庭教会法以及世俗法典的多重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民族性。从结婚的程序、条件以及婚姻的解除和离婚三个方面,历史地考察中俄婚姻法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更为生动地展现两国文化特征和文化差异。〔关键词〕中俄文化;婚姻观念;婚姻法〔作者简介〕李琳,1974年生,法学博士,

2、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62)。〔中图分类号〕D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12)04-0095-06化的重要特点。古代罗斯人的婚姻关系主要受习一、中俄传统婚姻观念比较惯法调整,婚姻被理解成为一种道德义务,人们根中国古代男女婚嫁以“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据风俗习惯和传统伦理缔结婚约。9—10世纪,随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1〕为首要目标。着东正教在罗斯确立为国教,涉及婚姻家庭关系的《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婚姻类民事行为由东正教教会法规调整,按

3、照拜占伦之始,莫若夫妇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庭教会模式设立的宗教法庭对婚姻、家庭案件享有遂而大命全。”〔2〕古人认为婚姻之事是自然造化,管辖权。东正教认为结婚是上帝的旨意,是信徒在人伦之本源,社会组织之基础。《礼记·昏义》云:上帝面前的义务,应该遵循教会法规定的条件和程“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序。18—19世纪帝俄时代,政府加大对教会的控世也。”传统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人类自身繁继的制,颁布专门的婚姻法律法规,提倡婚姻自由,限制需要,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因此,中国古代婚两愿离婚,提高妇女的婚姻

4、和家庭地位。姻制度一贯严谨入微,庄严而庄重。中国婚姻制度“礼法合一”,出礼而入刑,详见俄罗斯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与传统中国颇为相于礼而略于律,除了与刑相关的问题外,其他均由似,他们用不同的动词表示结婚,女方“выйти礼来调整,儒家经典伦理即是中国古代婚姻法的重замуж”(嫁)入男家,而男方则“взятьзамуж”要内容。历朝历代的刑事法典中也明确规定了婚(娶)妻,当女方结婚迈入男家之门,可以说姻法规:战国《法经》,以奸淫入于杂律;秦简已有“жениться”(成婚),这与英语中“他娶她”、“她嫁“家罪”之名;汉《九章律

5、》以户律规定婚姻;三国两他”,或“法官允许他们结婚”都用一个单词是截然晋时魏律和晋律中均有户律;北齐律以婚事附于不同的。在传统俄罗斯人看来,婚姻亦意味着两个户,改称婚户律;北周律则分列婚姻、户禁两篇;隋家庭之间的关系,是把两个团体联结在一起的行《开皇律》将婚户合而为一,《大业律》再次分为户动,因此,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在很多方面与亚洲各律和婚律;唐代《永徽律》中《户婚》为第四篇,婚姻国的传统婚俗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媒妁之言、条例已趋于完善;宋代以户婚律载于《宋刑统》;父母主婚、热闹的喜宴等等。《大明律》和《大清律》在户律中有

6、婚姻等门,并有但俄罗斯人更确信,婚姻不仅是道德和制度的与律并行的婚姻例。约束,更是上帝的旨意,“Гделюбовь,тутиБог”二、中俄传统定婚文化比较(爱情与上帝同在)。988年的罗斯受洗意味着俄罗斯人接受了拜占庭东正教信仰,并采取了庄严而(一)中国的定婚庄重的东正教教会婚礼仪式,此后的俄罗斯一直沿1.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我国古袭宗教婚姻制度。宗教性是俄罗斯传统婚姻法文代婚姻礼仪的社会要求,《孟子·滕文公》曰:“不95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有效。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大

7、逆不道,不合(二)俄罗斯的定婚与婚礼常伦,不为当时社会礼俗所容。媒妁在西周时已普1.民间婚约。民间的定婚须经历特定的程序。遍存在并为礼所肯定。《诗经·南山》记载:“娶妻首先,男方的父母或近亲去向女方的父母求婚,双如之何,匪媒不得。”西周社会立有“媒氏”官署,专方交换子女的个人情况,并约定婚礼的花销和礼掌婚姻之制。《周礼·媒氏》载:“掌万民之判。凡品,商定女方的嫁妆以及一方拒绝结婚的情况下支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花卜而付的违约金和抵押金。其次即为“相亲”,是男方娶,女二卜而嫁。”即使到了清末,“凡男女定婚之的家

8、长或姐妹可以去看看盛妆的待婚姑娘,新郎并初,若有残疾、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不允许参加相亲,不允许看到新娘。最后就是正式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并“愿者同媒妁”。的订婚礼,新郎来到女方家中,在牧师的参与下,双2.尊长主婚。父母尊长对子女的婚姻具有决方家长或监护人订立特殊契约,婚约上写明聘礼、策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