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

ID:5282469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_第1页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_第2页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_第3页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可爱的汽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课可爱的汽车教学目标: 1、观察汽车的图片、模型或实物,认识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2、能抓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车。3、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有趣的车。4、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动手制作、绘画汽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领略设计与创造的意义。教学重点: 车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难点:住汽车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辆有趣的车。教学准备:汽车的图片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收集汽车的图片材料及带绘画工具情况。二、欣赏感受  1、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汽车图片材料拿出来,与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它们。  2、欣赏同学们带的汽车模型,说说汽车的外形结构。  3、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车具有哪些特色,如有的车的细节局部有特色,有的车由于功能需要,从外观上可突现出机车的零件等。三、学习指导  1、汽车一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车头、驾驶室、车厢、车轮)  2、除了汽车的这几个大的组成部分外,汽车还有哪些部分的特征和细节?比一比谁列举得又都多又正确。(车轴、

3、螺丝、车窗、反光镜、前后几两侧车灯、刮雨器……)  3、引导学生从各类汽车的大体特征和侧面造型入手,来分辨形的特征及如何描绘自己最想表现的汽车外形。四、创造表现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造型能力进行有选择性的绘画表现。  2、教师巡回指导。五、评价交流  1、同桌互评  2、集体讲评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纸盒等手工制作的工具二、欣赏激趣  1、请同学们拿出你上节课画的小汽车,与本节课学习制作的小汽车有什么区别?(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2、请看到书上左上角这辆“小汽车”,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如果你也想做一辆有趣

4、的车,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车的哪个部分?” 三、材料分析  1、纸盒:要注意纸盒本身的长短、厚薄、大小巧妙的组拼。  2、牙签等细木棍可用来做后视镜的支点。  3、色卡纸可用来添加车身等其他的图案。 四、方法选择  1、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组拼汽车的车身。  2、用剪挖、粘接等方法做出车窗、车门、车轮、车灯等部件。 五、自主表现  学生可以以小组共用材料,独立制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欣赏  今天我们来举办个“小小汽车展示会”,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推选组内最优秀的小汽车来参加“汽车展示会”。 第三课时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

5、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第三课时)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四、学

6、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