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

ID:52878064

大小:1.07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14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_第1页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_第2页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_第3页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_第4页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五首读准字音,关注字形自由诵读《诗词五首》。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并在你认为要注意的字词上注音。②关注字形,并圈划和思考不会写错的方法。(5分钟时间)如何才能更好地读懂一首诗歌、真正理解诗歌的情感?请谈谈你常用的方法。理解诗歌的情感诗歌内部: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等;诗歌外部:知人论世。(诗人的身世遭遇、思想倾向、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杜甫《春望》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从“知人论世”这个角度,你是怎么读出诗人的这种情感的?请关注相关信息加以思考。关注注释;回忆平时积累的相应知识。李清照《渔家傲》回忆平时积累的“李清照”相应知识南渡前————南渡后浪漫气息孤

2、寂困窘齐读《渔家傲》,思考:你觉得这首《渔家傲》应该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请利用你所积累的有关李清照的知识,并结合该词谈谈理由。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凭想象去营造理想世界,抒发苦闷,表现自己的追求与向往。自由朗读陶渊明《饮酒(其五)》,思考: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意象是什么?请举例说说。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1.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

3、《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2.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如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随流俗的品格,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典故: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杜牧《赤壁》中就引用了“铜雀”这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4、请联系它的固有含义,结合典故,加以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示例:铜雀,即铜雀台,为曹操所建。诗人假设周瑜当年如果没有东风相助,赤壁之战结局将完全不同,铜雀台将会锁住东吴二乔。诗人借此抒发了偶然机遇决定历史的感慨。自由朗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找出诗中引用的典故,并联系它的固有含义,加以简要分析。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5、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如:王昌

6、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