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

ID:52921690

大小:13.64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4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伦理思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综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封建社会形态,与之对应的是封建传统道德。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结构和封建宗法家长制及专制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清代时期。清末到“五四”之前。春秋至战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对道德本源、道德准则、道德评价、道德作用、道德修养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

2、,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产生。孔子孟子儒家伦理思想墨家伦理思想墨子道家伦理思想老子庄子法家伦理思想韩非子主讲内容儒家伦理思想约前551--前479一、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二、孔子主要观点:以“仁爱”为核心,它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既是现实的要求,又是理想的追求。其中的“仁爱”包括以下两重意义:“爱人”。这里的“人”泛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泛指穷人和富人、贱者和贵者。就是要既爱统治阶级成员,又要对被统治阶级施加恩惠。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忠恕”。忠恕,是使“爱人”得以实行的具体途

3、径和做法,其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从处理人际关系限制性方面讲,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是从积极方面讲,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三、孟子主要观点:他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八种道德规范。四、总结:儒家强调道德义务,轻视实际

4、功利,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道德决定论的倾向。儒家的伦理思想适应于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的需要,基本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道家伦理思想约前369--前286一、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二、主要观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超人类、超时空的”道“为万物本源,也是人性的本源;人应当采取”无为“态度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道“的最高境界。主张清静寡欲、与世无争。庄子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十分虚伪的,仁义道德都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应抛弃仁义。在道德修养上,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都是为物所累,而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脱一切

5、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消融一切矛盾和差别,通过“心斋”、“坐忘”以求精神上的超脱。庄子思想具有九个方面的现代价值:自由精神,平等意识,张扬个性,和谐精神,不为物役,生态智慧,返朴归真,宽容精神,批判精神。三、总结:首先道家的伦理思想主张不可以追求名利、顺其自然而生活,对当今社会有积极启迪作用;其次,道家伦理思想主张人顺应客观自然本性而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由一定的启发作用;最后,道家伦理思想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及世风日下的强烈不满,又无力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只能通过“无为

6、”的思想安慰自我,这既是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却也是最无效的方法。墨家伦理思想(约前468--前376)主导地位。点和历史发展趋势,墨家伦理思想无法再中国古代占据最终归于天下和他人,而资产积极则归于自我。由于时代的特理观与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墨家把道德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性的理性。它带有功利性质的伦三、总结:墨家把义作为手段,作为达到利他的工具,种功利主义伦理学。价标准在于行为的效果是否利天下和利人。它体现了一下和利人也是判断是非和道德的标准,换言之,道德的评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

7、利天墨子提出“志功”的统一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二、主要观点: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一、代表人物:墨子(一)操作方法一、代表人物:韩非二、主要观点: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作用,甚至可以代替道德。韩非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趋乐避恶,人际关系都是一种利害关系。三、总结:以韩非为主要代表的法家伦理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的政治需要,主张法治,轻视德治,主张人性“自为”,否定道德和道德的社会作用。法家伦理思想(约前280--约233)小结先秦思想家们所探讨的伦理问题以及在中国伦理思

8、想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并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②从不同方面寻找道德的来源。③注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提炼。④开始了义利之辩的探讨。⑤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一个高峰,它不仅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当时和汉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