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

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

ID:52980534

大小:199.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_第1页
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_第2页
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8月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39卷第15期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杨小高,李功宇,白志勇(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摘要:基于散体冲击理论,介绍了一种用于散体减振技术研究的新的试验方法并制作了一套对称双悬臂梁试验装置。研究分析了该装置的散体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对称双悬臂梁试验装置的动态标定和减振试验,证明了该装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散体减振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关键词:对称双悬臂梁试验装置;动态标定;散体减振器中图分类号:TUll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2、1616(2010)15—0060—03阻尼减振技术是国内外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1.2对称双悬臂梁试验结构的标定领域的热点之一,散体冲击阻尼减振技术又是其中为了验证此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将对其进行动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测试技态标定,即在明确输入一输出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在研究中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加速度传感器测出g值,然后与电阻应变片测出力,使得此项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_1J。的电压值进行对比,绘出标定曲线图,从中找到2然而,随着散体冲击阻尼减振技术应用的日趋个幅值之间的关系_3J。标定系

3、统装置组成如图2广泛,理论上的不足也日益凸显,至今也未能建立所示。起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因此试验手段已经成为推圜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_2J。本文主要是用试验手段虚拟测量分析仪来探索散体阻尼冲击减振技术机理。试验中设计了一套对称双悬臂梁结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全面研究了散体减振器散体质量、冲程、粒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构的动态标定证明了此结构器的合理性,为散体减振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图2试验标定系统原理示意图1对称双悬臂梁试验结构的组成及本文试验中用到的主要简谐激励频率为标定32Hz,因此试验系统标定也主要

4、针对此频率,标定1.1对称双悬臂梁试验结构的组成结果如图3所示。试验用对称双悬臂梁结构如图1所示。将一根从图3曲线图可以看出,悬臂梁悬伸端的加速度幅值与电阻应变片的电压幅值成正比关系,这就普通钢板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外一端悬伸作为悬臂梁主振系统,悬伸端装有散粒体冲击减振器;支架说明了所设计的试验装置是线性的,也证明了此试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另一边采用相同的悬臂梁结构,在悬伸端加装对照组。通过激振器对两边进行激励,测试端部响应。2散体减振器散体参数对减振效果对照组jlI一量臂散体盒的影响2.1试验原理图1试验用对称双

5、悬臂梁结构为验证散体冲击减振器减振效果,我们将分组收稿日期:2010—04—07作者简介:杨小高(1977一),男,四川南部人,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振动及噪声控制。·应用研究·杨小高李功宇白志勇新型试验结构对散体减振技术影响研究61重图4试验测试系统构成2.2散体冲击减振测试试验系统的构成冲击减振探索试验采用基于虚拟仪器平台开发的双悬臂梁对称振动测试系统,试验测试系统构成如图5所示。为了降低传感器质量对悬臂梁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试验中采用应变测量方法(应变传感器质量<1g)。信号由应变传感器一电桥

6、盒一应变仪一BNC连接盒一计算机虚拟仪器分析系统,完成信号分析。图5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程序框图2.3散粒体质量m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表1质量不同的散粒体减振效果对比在研究质量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时,保持冲程质量频率电压值加速度/Hzgd、粒度大小声以及材质不变,仅改变散粒体质量,试验采用声=3mm的钢球作为冲击体材质,分2次进行。第1次激振台左边装入m=0.037kg钢球,悬臂梁一减振器系统一阶固有频率.厂n=由表1可以看出,在减振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34Hz;右面装入m=0.042kg钢球,系统一阶固有况下,散粒体

7、质量越大,减振效果越好,但没有发现频率=32Hz,冲程d=14mm。第2次激振台最佳质量比。左边装入m=0.048kg钢球,系统一阶固有频率2.4减振器冲程d对减振效果的影响fn:29Hz;右面装入m=0.042kg钢球,系统一研究d的变化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即保持散阶固有频率=32Hz,冲程d=14mm。试验对粒体质量/77,或者质量比甜、粒度大小、材质不变,比结果见表1。仅改变减振器的冲程d。以下2组试验散体采用=622010年8月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39卷第15期3mm的颗粒体。第1组激振台左散右两边减振器分结合

8、表1、表2、表3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粒体质别装入m=0.042kg的散粒体。左边冲程调节到d=度越大,减振效果越好,有时也会出现粒度大反而垦21mm,右边调节到d=14ram处m;第2组调节激减振效果差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的随机因素_I振台左边减振器冲程调节到dO=14mm处,右边所致。冲程调节到d=7mm,试验对比2∞结果见表2。表2冲程不同的散粒体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