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

ID:53004066

大小:653.16 KB

页数:82页

时间:2020-04-10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1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2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3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4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5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6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7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8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9页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细胞工程文本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中农业大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2004-7主讲教师:柳俊博士、教授细胞工程文本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发生的调控;离体培养条件下的遗传与变异特点。掌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

2、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与发展潜力。实践技能方面,重点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掌握外植体选择、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器官发生调控等基本技术;了解细胞大批量培养方法,原生质体分离与体细胞杂交技术。课程学时及其分配:课程总学时60,其中课堂教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课堂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绪论2第一章实验室设置及技术原理2第二章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6第三章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4第四章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5第五章植物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5第六章原生质体培养4第七章植物体细胞杂交4第八章人工种子2第九章植物种质资源离体超低温保存2第十章动物细胞工程概述

3、41华中农业大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2004-7主讲教师:柳俊博士、教授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全面了解细胞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了解细胞工程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细胞工程在现代世界经济中的潜力。第一节细胞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位一、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个体或生物器官、组织、细胞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包括细胞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产品加工生产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的内涵主要是: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与科学技术改造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工业规模地利用现有生物体系,

4、制备生物产品;模拟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工程代替化学工程,制备工业产品;发展相应的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技术范畴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以及生化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特征:多学科性;商业性;规模化。二、细胞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范畴细胞工程(cellengineering)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狭义的细胞工程则是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

5、细胞工程可分为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2华中农业大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2004-7主讲教师:柳俊博士、教授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融合技术;胚胎工程技术(核移植、胚胎分割等);克隆技术(单细胞系克隆、器官克隆、个体克隆)。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器官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技术;亚细胞水平的操作技术等。三、细胞工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1.细胞工程学科的建立依赖于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2.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体系3.细胞工程必须与其它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四、细胞工程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地位及

6、其实践意义1.改善农业生产技术2.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3.生物医药开发第二节动物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一.融合现象的发现19世纪30年代,Muller,Schwann,Virchow等相继在肺结核、天花、水痘、麻疹等病理组织中观察到多核细胞现象,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认为这只是一种特殊现象。1849年Lobing在骨髓中也发现了多核现象的存在,1855年~1858年,科学家们在肺组织和各种正常组织及发尖和坏死部位都发现了多核细胞。至此,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多核细胞的事实,才被生命科学工作者接受。1859年,A.Barli在研究黏虫的生活史时发现,某些黏虫存在着由单个细胞

7、核融合形成多核的原生质团的情况。据此,他认为多核细胞是由单个细胞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二.动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1907年,美国胚胎学家R.Harrison将蛙的胚神经管区的一片组织移植到蛙的淋巴液凝块中,这片组织在体外不但存活了若干星期,而且还从细胞中长出了轴突(神经纤维)细胞,解决了当时关于轴突起源的争论,并表明了利用体外存活的组织进行实验研究的可能性。他所采用的把培养物放在盖玻片上并置于凹玻片腔中培养的方法还一直沿用至3华中农业大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2004-7主讲教师:柳俊博士、教授今。Car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