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

ID:53007082

大小:253.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1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_第1页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_第2页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_第3页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_第4页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性眩晕的病例分析.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例讨论1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定义颈性眩晕: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特点:间断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明显相关,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部疼痛不适、耳鸣、实力障碍等。但不伴有旋转感。2流行病学眩晕已经成为人类疾病中的第三大症状(Smith1993)。资料统计:涉及至少10个学科,80多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袁文2006)。60%由五官科引起,30%由神经内外科引起,10%缘于骨科。以中老年人居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转变,年轻化趋势。3椎动脉的解剖结构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四段。第一

2、段: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第二段:C6横突孔至C2横突孔下口第三段:C2横突孔下口至枕骨大孔第四段:颅内段。椎动脉走行于一个由骨、肌肉、神经、韧带所围成的管道中,相邻结构的退变、增生、不稳等异常改变再加上颈椎活动幅度加大,势必会造成对椎动脉的压迫或牵拉,导致椎动脉痉挛或狭窄。4发病机理机械压迫学说:椎动脉第二段处于骨性结构中,当钩锥关节等增生骨赘的机械性压迫,缓冲能力差,引起管径狭窄或梗阻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目前多数学者不同意该观点:1、临床上钩锥骨赘的大小和临床症状并不平行,许多没有明显钩锥关节增生或椎动脉受累的

3、患者也出现症状。2、解剖学钩锥关节和横突孔相距0.5cm以上,增生不易压迫。3、结扎一侧椎动脉无症状。5发病机理颈椎间盘退变:一方面释放炎性介质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另一方面突出的椎间盘反复刺激硬脊膜、神经根及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同时也可直接压迫前庭脊髓束。颈椎失稳:局部小关节、钩锥关节囊、后纵韧带、椎动脉上的交感神经丛受激惹。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始动因素。6诊断与鉴别诊断头晕、头痛、颈肩痛、猝倒、眼症状、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症状。PE:体征少,颈部旋转诱发试验—患者坐位,头颈缓慢做前屈、后仰、

4、偏侧及左右旋转,是否可以诱发眩晕或眼震。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影像学检查: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ray;颈椎CTA、MRA;椎动脉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等。鉴别: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神经官能症等。7颈性眩晕发病特点固定体位:低头、仰头、转头、起卧床劳累后容易发病卧床极少发病发病后卧床休息多能缓解颈椎外固定或内固定有效猝倒特点:回头时突然下肢无力而摔倒,摔倒后头部位置恢复,症状消失,马上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患者意识清楚。经过2-3次发作后,患者有意回避这一动作。8

5、保守治疗卧床休息颈椎外固定扩血管:敏使朗、西比灵抗痉挛:妙纳中药活血硬膜外封闭9手术治疗颈性眩晕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3个月-半年)无手术禁忌症10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恢复颈椎稳定手术较单纯椎动脉外膜剥离术效果好;而在颈椎稳定性恢复的前提下,是否行椎动脉减压、外膜剥离术对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无影响。”(吴学元2013)“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在颈性眩晕治疗中较保守方法治疗效果好。”(周江华2012)“个体化减压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50例,优良率为84%”(李曙明,2011)

6、“颈椎不稳合并硬膜囊受压可作为颈性眩晕的手术指征;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有较高的优良率(>80%)”(祝建光2007)“合并中重度颈椎间盘突出或不稳以及伴有神经根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袁文2006)“颈椎病和颈椎不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减压为主要目的。”(王峰2002)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