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流脑与乙脑.doc

鉴别流脑与乙脑.doc

ID:53040536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鉴别流脑与乙脑.doc_第1页
鉴别流脑与乙脑.doc_第2页
鉴别流脑与乙脑.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鉴别流脑与乙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乙型脑炎病毒(单股正链RNA)脑膜炎奈瑟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传染源人和动物(猪为主要传染源,蝙蝠为长期储存宿主)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中国为三带库蚊)呼吸道传播:咳嗽、飞沫易感人群10岁以下儿童婴幼儿(6个月~2岁)流行特征夏秋季、亚洲多见冬春季、全球散发临床表现脑实质病变为主前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等极期: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为该期严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恢复期:一般患者2周左右完全恢复,重症1~6个月,表现为持续性低热

2、、痴呆、失眠、吞咽困难以及癫痫发作等,若半年以上不能恢复则为后遗症后遗症期:约5%~20%重型乙脑患者留有后遗症,失语、精神失常、肢体瘫痪,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恢复,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脑膜炎症为主1、普通型(占90%)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败血症期: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严重时可有感染性休克和DIC)脑膜脑炎期: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kernig征阳性)恢复期:约10%的患者出现口周疱疹。一般1~3周内痊愈2、暴发型(起病急,病死率高)(1)败血症休

3、克型:a.严重的中毒症状。b.广泛的瘀点、瘀斑、或唇周疱疹。c.休克是本型的主要表现。d.脑膜刺激征可阴性。(起病过急,细菌还未入脑)f.瘀点、瘀斑或血培养阳性。(2)脑膜脑炎型:a.脑实质损害表现:意识障碍,可迅速出现昏迷b.颅高压表现(喷射性呕吐)c.脑疝(3)混合型:先后或同时出现上述症状,处理不及时24h内往往死亡3、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a.上呼吸道感染症状。b.皮肤、粘膜小出血点。c.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无明显化变化d.咽培养阳性实验检查1.血象:WBC升高,以N为主2.脑脊液:微浊、压力↑、W

4、BC↑,由N→L,蛋白↑,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菌学检查(—)3.血清学检查:(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使用ELISA法检测,病程第二天即可检测到,2周时达到高峰,为早期诊断指标(2)补体结合试验: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3)血凝抑制试验: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调确诊依据: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四倍升高或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1.血象:WBC升高,以N为主2.脑脊液:米汤样浑浊、乳白色,压力↑↑、WBC↑↑,N为主,蛋白↑↑,糖及氯化物降低,细菌学检查(+)“三高一低”即压力高、细胞数高、蛋白质高、糖及氯化物低3.细菌

5、学检查:瘀点、瘀斑组织或脑脊液沉渣涂片染色镜检可获得60—80%的阳性结果(尽快送检,在使用抗菌素前进行)(1)涂片:瘀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涂片染色(2)细菌培养:取瘀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进行培养(标本需尽快送检,避免自溶)4.血清免疫学: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阳性率90%以上诊断的金标准是血或脑脊液中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治疗1.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干扰素2.对症治疗: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抽搐:根据病因(1)高热:降温(2)脑水肿:甘露醇脱水治疗(3)脑实质病变:使用镇静剂安定,水合氯醛灌肠,

6、或亚冬眠疗法;1.普通型:a.一般治疗:早起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高热:物理、药物降温;颅内高压:甘露醇脱水、利尿b.病原治疗:—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等。2.暴发型:a.一般治疗呼吸衰竭:氧疗、脱水治疗、呼吸道阻塞予吸痰、雾化,防治感染,处理无效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呼吸兴奋剂:洛贝林;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东莨菪碱、纳洛酮b.病原治疗c.抗休克(败血症休克型)---激素、肝素等。d.降颅压(脑膜脑炎型)---甘露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