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

ID:53065158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前言】随着课程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数学知识到数学问题产牛了新的飞跃,生活生成数学,数学来源于牛活。然而,数学问题的主旨是“用新的法则寻求解决的快捷方式。”于是,根据现在教材“活性"弹性”的特点,我们在思考走进教学的新门径。当这种思考生成时,又对教学进行定位,又对学生未來走入社会进行了思考0至此,在这多种背景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用数学科带动其他学科,最后,同步培养产生共振效应。一、构建模式:实践证明,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那

2、么,这个过程就涉及到优化教学模式问题。当然,在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遵循:第一,能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意识。第二,设计一个开放性或动态型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第三,创设民主科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发展,以”寻求新视角中学生“,使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心理,运用有效的刺激促进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由”答问式“转为”质疑式“,于是构成教师”设疑、拓思、诱导“,学生”生疑、质疑、交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

3、”自主探究“为主,突岀了”三个转变:(1)由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变;(2)由单项信息交流向多项信息交流转变;(3)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转变。二、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强烈倾向,兴趣是智慧的“触发器”,是创新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有意识地创新。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前,先给学生讲故事。今天是猴大王的生小猴们买了一个蛋糕孝敬,可小猴们又不敢怠慢猴二王和猴三王,所以讨论把蛋糕的1/3给猴大王,蛋糕的2/6给猴二王,蛋糕的3/9给猴三王。没等小猴说完,猴人王大怒,”今天是我

4、的生日,我吃得最少!“这是猴二王也叫了起来,”不对啊!是我吃的蛋糕最少。“猴二王也叫了起来,”你们吃的都比我多!“故事讲完后,我接着问「你们说到底谁吃的最多?一个蛋糕粉完了吗?“顿时,气氛活跃了,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立刻抓住稍纵即逝的”直觉“和”灵感“,利用学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心理,巧妙地投入知识,以简驾繁,化难为易,酌取精要,牵动思维,很快给蛋糕故事找到答案。这节课像磁场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使我们欣慰的是学生能谈论分数在生活中的用途,能用分数编写数学问题。三、引导探究:叶圣陶说过「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不是把现成的书本知识”

5、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牛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一是问题探究,从设疑、思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概括出新知识;二是实验探究,借助动手实验操作,创设激励思维的情景,获取新知识;三是练习探究,设计典型技能题,再练习中领悟知识。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自学教材后,教师发问「倒数的求法,结语中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经过一阵认真思考、研究后,大家讨论:有的说”零没有倒数。“有的说”如果把0的分母看作1,分子和分母互换,就是1/0

6、,而1/0没有意义,所以0的倒数不存在在火热的氛围中,教师跟踪追问:“求倒数怎么和0不能做除数联系起來了呢?”学生答道:”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本身。如果求0的倒数要用1/0,但0不能做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全班同学纷纷发言,一时间创新的火花在探究中得以迸发、闪烁,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自主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四、启发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结底是思维活动。教育家魏书生早在20多年前就大力提倡课堂质疑。为此他的学牛都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久Z

7、学牛•大都具备了创造思维的能力。在魏书生课堂教学的影响下,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第一,要自己去挖掘问题,看到每一个结论时,都要想想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条件变了,结论又会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事物;第二,要敢问、会问,不要怕暴漏口己而把问题隐瞒,从而丧失学习的机会;第三,不要接受现成的答案,要在独立中发现并逐步追寻论证、推导到最初点,善于设悬念,在疑问中求知。其间,教师要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要因问浅了,觉得不屑一顾;问深了,认为故意要教师难堪,由此而损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周总理曾说过:“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还耍敢于提出的看法,这

8、就是很重耍的锻炼,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成为懒汉。”这就是说,善于思考才是真止意义上的培养学生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