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ID:57918018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家陶行知先牛还说过:“想自立,想进步,就须慣量放人,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來”O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O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婆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我浅谈儿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儿点体会:一、增设问题新境,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教学是基础学科,最具有创新教育

2、的潜力,但是冃前教材屮配套的习题大都是类似例题的,学生解题时也大都是依样画葫芦,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解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认我们在教学吋须讲求策略,增设一些具体有创新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吋,我先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城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道题用速度和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甲乙两城多距离,学生是可以迎刃血解的。可我不满足现状,把“经过4小时后两车相遇”这个条件改为“经过4小吋”,然后让学生解题,这吋

3、学生在底下议论纷纷,有的说解答方法跟刚才相似,有的说这道题没有答案,经过同学一番的讨论、思考,在学生出现欲罢不能的情况时,我才告诉他们这道题有三种答案。第一种是经过4小吋,如果两车正好相遇,则甲乙两城的距离是360千米。第二种是经过4小时,如果两车没有相遇,则甲乙两城距离大于360千米。第三种是经过4小吋如果两车相遇后乂行了一段路程,则甲乙两城的距离就小于360千米,设置这样具有开放性问题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当然创新教育一•朝一•夕,而应持之以恒。例如:在教长方形而积计算

4、之后,先让学生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我出示了这样的题-块长方形的水田,它的长15米,宽4米,求这块水里的而积?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乂设计了这样的题—块面积为6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出,如果它的边长是整数米,那么它的长和宽可能分别是()米和()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不同的答案,教育学生从小创造性,长大以后才会创造发明,从而为以后开创性的工作播下种子。二、在课堂教学屮,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教学的H的是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教

5、师在引导学生学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屮激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材屮,无论是计算,应用题,还是形体知识,或者是例题、习题、思考题屮,都系统地编排着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八个多”习题,即“一图多编”——多角度口编符合图意的题。“一题多变”相同属性的条件、问题、句式变换或不同属性的条件、问题。“i题多解”——常规解法,简便解法,独特解法。“一题多比”一—条件对比,问题对比。“一题多问”——并列性连问,对比性连问。“一•题多图”——多种组合,多

6、种分割,多种线段图示题意。“一题多改”——对判断题所供材料改条件或经论。“--题多条件”——选择适半条件解题,在教学过程屮,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操作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破”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发散求异。发散求杲的H的在于创新,发散思维是提高学牛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反映创新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快做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破置守成规,对某一问题,从不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

7、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教学屮运用的“多变”手段,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如“某校男学是女生的倍”引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转化,同学们条抒已见,个个争得面红耳赤,通激烈的讨论,转化出结果多样(1)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2)女生与男生的比是2:3;(3)女生是男生的:(4)男生比女生多;(5)女生比男生少;(6)男生占全班的;(7)女生占全班的……,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索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民族生

8、存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1•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数学的特征Z—是它的抽象性,面对6-12岁的孩了,如何通过抽彖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屮做到四鼓励三允许,即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学习和环境,从而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