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栽培技术-论文.pdf

夏大豆栽培技术-论文.pdf

ID:53077365

大小:187.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夏大豆栽培技术-论文.pdf_第1页
夏大豆栽培技术-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夏大豆栽培技术-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4期农艺学夏大豆栽培技术张如敬(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太和236632)摘要介绍夏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夏大豆的栽培提供参考。关键词夏大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039—02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选用50%乙草胺或72%异丙甲草胺等单用,按常规用量或豆是蛋白质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又是重要的食品工用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

2、120~180mL/hm,加72%异业原料。大豆在作物轮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豆根瘤丙甲草胺乳油1500~3000mL/hm进行苗前土壤喷雾。苗后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既可节约生产化肥的能源消耗,又除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但因受品种特征、气候条件等灵。这2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影响,加之管理粗放和病虫草危害,产量低,效益差嘲。经多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为1.50~1.95kg/hmz,48%广年实践,现将夏大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灭灵乳油为1.95~2.55k

3、g/hm。1品种选择与处理5.2问苗、移苗、定苗1.1品种选择间苗:一般在2片单叶时间苗,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疾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株、疙瘩苗、杂株等。移苗补缺,就地移苗补栽。移栽时埋土产、抗药性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要严密,如土壤湿度小,还要浇水。在移苗成活后应适当追大于95%,纯度大于97%,净度大于98%,含水量小于13%,施苗肥。定苗:在第1片复叶全展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留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杂质,剔除烂籽、小籽、秕籽、霉籽。苗18.0万株/hmz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留苗22.5万株/

4、hm1.2种子处理以上。未经包衣的种子,如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5.3锄草培土苗期病虫害.用种子量O.7%的灵丹粉或0.3%一0.4%的多菌灵中耕培土有利于防治倒伏、排涝以及控制徒长。在大豆加福美双(1:1)拌种。拌种是均匀喷洒,拌后堆闷4~8h。药剂小苗长出1对单叶至第1片复叶长出时锄头遍地,铲趟,做拌种与铝酸铰等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铝酸铰微肥拌种到锄净苗根草,不伤苗,松表土。苗高10em左右时进行第2晾干后进行。采用根瘤菌拌种,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次铲趟,不压苗、不漏草,培土不超过第1对真叶节。在第22整地次铲趟后10

5、d左右进行第3次铲趟,做到深松多上土,培土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前不超过第一复叶节。茬作物情况进行翻耕,深度22~25cm,耕耙后及时镇压保5.4灌溉与追肥墒,做到土地平坦,土壤手握成团。在出苗期,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3施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叶片短小发黄,还要追施复合肥有条件的农户可施土杂肥22.5—33.0t/hm,基肥的数量300kg/hmzo在花期、结荚期大豆需水量极大。土壤水分低于应视土壤肥力而定。用化肥作为种肥时,肥料应符合NYIT394—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应立即浇水,每次

6、灌水额以20~2000要求,且化肥用量应低于限量最高值。如施磷酸二铵30mm为宜,灌后应及时中耕松土。在鼓粒成熟期,大豆鼓90~180kg/hm2、生物钾肥7.5kg/hm(作拌种或种肥用)、硫酸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钾37.5~45.0kg/hm2o提倡分层施肥.深施于种下4—10cm处水。结合浇水,可施尿素75kg/hm2,提高粒重。在花前鼓粒期或10—15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基肥也可连同防用多氨液肥喷洒3遍,能够增产15%以上。治地下害虫的药物拌合均匀,一次性深施作为底肥应用。6病虫害防治4播

7、种6.1病害防治6月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防治方法:①花叶病。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800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倍液喷雾,苗期3~4次,间隔7d。②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根、死苗。夏大豆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为75~105kg/hm,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高湿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病害。典型深播3~5cm,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症状:叶、叶柄、茎和荚感病后产生白色菌丝,集结成团,逐5田间管理渐变成褐色颗粒状,即病菌的菌核。菌核大小不一,易脱落,5.1化学除草多发生在7—8月。一是农业措施

8、。在可能的条件下选用抗选用安全、低毒、无残留的除草剂品种。苗前土壤处理,病品种,合理密植。但避免种植过密,避免重茬,避免与水稻收稿日期2013-06—04轮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