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

ID:53077367

大小:212.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6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_第1页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_第2页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_第3页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农业生产中图分类号:$3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3547(2014)01—0025—04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徐冉,李伟,张礼凤,王彩洁,张彦威,戴海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以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形成过程和水肥的产量效应为理论基础,根据夏大豆的生产条件和高产创建经验,研究集成了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是一播全苗;三水,即保障出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水分供应;三肥,即确保地肥、鼓粒初期追肥和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

2、以这一技术为指导,进行夏大豆高产创建,各点实收产量均在4050kg/hm以上,最高达到4275kg/hm。关键词: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齐黄34高产是大豆生产永恒的目标。但由于种植技1.1一播全苗术落后,大豆品种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这缺苗断垄是黄淮海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也是我国大豆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黄淮海夏大因,减产幅度可达20%以上。苗全、苗匀、苗豆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以上,提高其产量壮,是大豆高产的基础,而播种时墒情是关键,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高产夏大豆应于6

3、月20日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究根据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形成过程和水肥情况下,用精量点播机播种,保证苗全、苗匀、的产量效应,分析夏大豆的生产条件和生育进苗壮。判断土壤墒情是否适宜的简单方法是用手程,总结多年夏大豆高产创建经验,集成了夏大抓起耕层土壤,握紧后可结成团,离地1m处放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并用其指导高产创建,开,落地后可散开。也可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取得良好效果。土壤水分含量,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土壤水1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分含量19%~20%时播种,大豆种子萌发良好;低夏大豆一三三高产

4、栽培技术,即~播全苗、于18%时,大豆种子虽然能够萌发,但出苗较困三水、三肥。难,影响出苗率,且幼苗不健壮;低于10%将会收稿日期:2014—01—06第一作者:徐冉,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soybeanxu@126.com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一04);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计划农业生产■严重缺苗。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也不1.3.3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鼓粒中后期(播利于种子萌发。种后7O一90d)对大豆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每7~101.

5、2三水,即确保三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1.2.1播种水夏大豆播种时,干热风较重,一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试验表般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差。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土明,喷施叶面肥可使大豆百粒重增加2.4g,增产壤水分含量低于18%,就应浇水造墒播种;也可10.7%。根据天气预报等降雨后抢墒播种,但易造成播种2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推迟,影响产量;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后喷灌或滴2.1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增产效应灌,可在播种后当天喷灌1次,出苗前(播种后第大

6、豆产量包括以下几个构成因素:单位面积4d)再喷灌1次,确保出苗。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其计算公式1.2.2开花结荚水开花结荚期(播种后25~50d)为:每公顷产量(kg/hm)=(每公顷株数×每株荚数×大豆需水量较大,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每荚粒数X百粒重)÷(1OOxlO00)。由此可见,随着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的增累也直线上升忙·。因此,这一时期缺水则会造成严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但由于受品种特重落花落荚,单株荚数和单

7、株粒数大幅度下降。性、土壤肥力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单位面积株数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d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同分含量低于30%)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花、落荚,之内。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调查结果表明,黄淮海夏大豆高产田块的密度1.2.3鼓粒水鼓粒期(播种后50~90d)大豆需水多在150000~195000株/hm之间;每株有效荚数在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O%1,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3O~50之间,平均45左右;每荚粒数2.0个;每株粒期。这一时期缺水,则秕荚、秕粒增多,

8、百粒重数在80~120之间,平均91个左右;百粒重21g左右。下降。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d以上无有效降雨或按密度150000株/h,单株有效荚45个,每荚粒数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5%)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2.0个,百粒重21g计算,单株有效荚数每增加1,产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量可提高63kg]hln2;荚粒数每增加0.1个,产量可提粒重。高142kg/hm2;百粒重每增加1g,产量可提高135kg/1.35A/V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