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

ID:53077498

大小:218.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_第1页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_第2页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41卷第6期中医药学报Vo1.41,No.6,2013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余辉攀,肖楠,孙明谦,刘博最,范伟全,张宏桂(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摘要: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棘豆乙醇提取物反复采用硅胶、聚酰胺、SpehadexLH一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舍物,分别鉴定为己内酰胺(caprolactam,1),槲皮素一3一O一芸香糖苷(qu

2、ercetin一3一O—B—D—rutinoside,2),芹菜素一7—0一新橙皮糖苷(apigenin一7一O—neohesperidoside,3),山奈酚一3一O—p—D一葡萄糖一7一O—p—D一葡萄糖苷(kaempeferol一3一O—B—D—glucopyranoside一7—0一B—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同时也是从该属中首次得到。关键词:小花棘豆;己内酰胺;槲皮素一3一O一芸香糖苷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92(2013)06—0011—02

3、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是豆科棘豆属多伟全副教授鉴定为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矮灌木。全世界约有350余种,目2实验部分前我国约有150余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取小花棘豆干燥地上部分3.0kg,粉碎,95%工业区⋯。民间用作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及皮肤瘙痒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次,再用70%乙醇回流提取2等疾病的治疗,具麻醉、镇静、止痛之功效。该植物次,每次2h,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后依次用石油醚、乙广泛分布于内蒙西部地区(俗称醉马草),畜牧采食到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萃取物约86g,40g

4、,一定量后,即可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给畜牧业造成严重62.5g。损失J。随着气候变暖和干旱,小花棘豆的生长繁殖取正丁醇部位(62.5g),经聚酰胺柱(60~90目),及对畜牧业的危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内外有关水一乙醇梯度粗分,得到水洗脱物、30%醇洗脱物、小花棘豆引起牲畜中毒方面的报道较多J,但至今50%醇洗脱物、70%醇浸膏、90%醇浸膏四个部位。尚未找到解决牲畜中毒问题的办法。为寻找小花棘豆30%醇洗脱部位经硅胶柱层析,氯仿一甲醇一水梯度的可利用价值和变害为利的可能性,笔者对该植物中洗脱(8:1.4:0.1—2.5:1:0.1)得到5个部分。其中存在的未知化

5、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有白色颗粒析出,经过SephadexLH一20反复纯化得l仪器与材料到化合物1(6mg)。其他部位经MDS反相柱层析,甲DRX一500型核磁共振仪和BrukerAM一300,以醇一水(40%~80%)洗脱,得到50%和60%部分,经TMS为内标;薄层色谱硅胶GF及柱色谱硅胶(300—点薄层板两部分合并。在经硅胶柱层析,氯仿一甲醇400目)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聚酰胺材料购自一水洗脱(3:1:0.1),SephadexLH一20反复纯化得到Merck公司;SephadexLH一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化合物2(10mg),3(8mg)

6、,4(24mg)。小花棘豆采自中国内蒙古,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范3结构鉴定化合物1,白色粉末(热甲醇),mp69~7lo【=,改良收稿日期:2013—09—10修回日期:2013一lO一20碘化铋钾一碘一碘化钾反应呈阳性。ESI—MSm/z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262)113[M+H]。H—NMR(CD3OD+CDC13,500MHz):作者简介:余辉攀(1987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67.86(1H—NH),82.20(1H,t,J=14.62Hz,H一2),通讯作者:张宏桂(1955一),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7、:中药药效物质61.64(1H,m,H一3),61.35(1H,m,H一4),61.53基础研究、体内代谢。(1H,In,H一5),63.19(1H,t,J=13.68,H一6)。“C一中医药学报2013年第41卷第6期·12·Acta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logyVo1.41,No.6,2013NMR(CDOD+CDC1,500MHz):8174.6(C一1),0一ne0hesperid0side)。835.7(C一2),825.3(C一3),826.1(C一4),828.7(C化合物4,淡黄色粉末(甲醇),mp221~222℃,盐

8、一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