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

ID:53077500

大小:562.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6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_第3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l卷第1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Vo1.41No.12012年1月Journalofl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12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内生真菌固体培养条件优化研究何珊,卢萍,包睿媛(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从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小花棘豆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研究菌株OW5.3的优化固体培养条件.在不同碳源、初始pH条件下,检测内生真菌的生长速度J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内生真菌茵丝体中

2、苦马豆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菌株OW5.3最适起始pH为7.0;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生长速度较快;以燕麦片为碳源时,菌丝体的苦马豆素含量最高.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优化培养;苦马豆素中图分类号:Q948.1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735(2012)01-0105-04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俗称醉马草、绊肠草、马绊肠等,是豆科(Leguminosae)棘豆属(Oxytropis)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区的低湿地上,耐寒、耐贫瘠,为轻度耐盐碱中生植物[1].该植物许多植株内含有对牲畜有毒的生物碱—

3、—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t,牲畜采食并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抑郁、体重下降、母畜流产,重者甚至死亡[5].因此小花棘豆蔓延会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Dennis等[8于1986年对SW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作用,因而SW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重视.鉴于人工合成SW步骤复杂、产量低、成本高,因而生物提取成为获得SW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从甘肃棘豆[9]、小花棘豆[及茎直黄芪[】等疯草中成功分离得到产SW的内生真菌[1.卢萍[1。。、霍鸿雁从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花棘豆中分离培养得到内

4、生真菌,并鉴定该真菌属于Embellisia.但目前关于不同培养条件对棘豆内生真菌SW含量影响的报道很少,本文选择文献[10]中产SW的菌株OW5.3,通过改变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条件,对内生真菌进行优化培养研究,旨在为今后用内生真菌生产高含量SW奠定基础.1研究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材料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生境为低湿地.1.2方法1.2.1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培养选择60℃烘干的单株小花棘豆植物的茎,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长约1cm左右的外植体用7O乙醇浸泡30S、2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rain,用无菌双蒸水清洗2次,每次约30S,然后置于

5、灭菌滤纸上吸干,接种到1.5水琼脂培养基上,于25℃下培养.待茎切段外植体周围长出适量真菌菌丝体后,用接种环刮取菌丝体,转至PDA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得到单菌落(至少划线3次以上),将之转接到PDA培养基上继续培养.1.2.2培养基的制备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otatodextroseagar,PDA)作为基础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称取200g去皮马铃薯,切成1em见方小块,放于1ooomL烧杯中,加水1000mL后煮沸20min,用纱布过滤除去马铃薯残渣,加人20g蔗糖和18g琼脂粉,搅拌溶解,用双蒸水补足至收稿日期:201卜07—07基金项目:国

6、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60049)作者简介:何珊(1986一),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卢萍(1964一),女(蒙古族),内蒙古海拉尔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研究,E—mail;luping@imnu.edu.cri.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1卷l000mL,分装于两个锥形瓶中,高压灭菌后备用.制备不同碳源培养基:将基础培养基中的蔗糖分别用等量的3种碳源(葡萄糖、燕麦片、玉米粉)代替,配备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制备不同初始pH培养基:将基础培养基分装在4个锥形瓶

7、中,用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将初始pH调至6.0、6.5、7.0、7.5后,灭菌备用.1.2.3接种将生长在PDA培养基上的菌株OW5.3用打孔器切成数个圆饼状菌饼,分别置于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每皿放1个菌饼,每种培养基做3个重复.1.2.4培养条件对菌落生长速度及SW含量的影响选择不同碳源培养基接种内生真菌,每种碳源培养基做3个重复,于25℃下恒温培养45d后,测量菌落大小,提取SW,并测定其含量.菌落大小的测量:将两条坐标纸沿菌饼直径位置交叉固定在每个培养皿的背面,从培养第4d开始,每隔3d以菌落边缘4个菌丝体生长点为基点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

8、落测2次,共测3个菌落,计算其平均值.SW标准曲线的绘制:称取SW标准品,用吡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