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

ID:5308803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_第1页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_第2页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_第3页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发表于2009-7-1018:05温儒敏谈语文课改的现状与问题(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答记者问,原题《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走》,载《光明日报》2009年7月8日)“中学语文可能是最令学生反感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一见到语文考试就头痛”……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北大本科一年级学生中做调查时听到的最多反映。中学语文课改已实验几年了,但效果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应试是主因。那么语文教育如何面对应试泥潭呢?近日,记者对温儒敏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问您在北大本科一年级学生中做了

2、怎样的调查?结果怎样?  温儒敏:我做了两次调查,第一次布置写《我看中学语文教育》,有78位同学写了小论文,第二次偏重于对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看法,又有另外100多位同学写了小论文。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不满意甚至反感。有的同学说“高中语文实际上就是字词句的机械记忆课、现代文阅读牵强理解课、作文应试造假课……”有的说在高考挤压下,硬是用死板模式去限定理解,使语文课变得“刻板、教条、贫乏和单一”,对语文的“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在调查中,同学们并不否认语文课重要,只是那种“扭曲”了的学习让他们反感和无奈。他们对那种缺少整体感受,完全依靠文章

3、分析的套路,以及把文章过分拆卸细解的方式,都表示不满。先将课文分段,然后找中心句子,逐段分析,甚至连诗歌也照此办理的套路,“简直就是解读的暴力”。标准答案不可逾越,“把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都给磨灭了。”有的抱怨“一节课下来全都是字句细解,等于高度疲劳轰炸,到底能记住多少?是个疑问。面对这等上课,不少同学只好睡觉。”甚至“一看到古诗词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它用什么修辞手法,很断裂地考究词语的意思,失去了对整体审美的感觉。”  记者: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反感反映出什么问题?  温儒敏:以上调查的对象是北大一年级本科生,照理说,他们能考上北大,成绩不错,对中学教育

4、应当是非常感恩的。但我们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却给多数学生留下“破坏性的印象”,破坏了他们对母语和中国文化的良好感觉,破坏了对语文的感觉。这是非常可怕的!即使考上大学了,他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祖国语言文化缺少尊敬与热忱,那么很难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成功的。这些学生,不少都是经过这些年课改的,反映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而且,学生们提的意见与我在其他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当一致。如果承认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尽量想办法解决。  记者:课改已经实验几年了,为什么效果并不乐观呢?  温儒敏:语文课改试验了几年,开头是有些着急,接着情

5、况就变了,很不均衡,一方面,仍然存在那种操之过急、满足于搞花架子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学校则是“水过地皮湿”,做些表面文章,并没有怎么推进。语文课改的效果不太乐观,是因为课改原来设计的“亮点”并没有落实。比如,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课改设计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板块。必修为1.25学年,选修为1.75学年。可是,很多学校都是1.25学年必修学完后,就转入高考复习了。还有不少地区干脆就规定死三两门与高考比较贴近的选修,让所有学校全都选这几门,那也都变成必修了。现在课改阻力太大,举步维艰,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6、,有的还加重了,学生普遍的素质也并没有得到提高。  记者:课改为何遇到这样大的阻力?  温儒敏:对于这场改革,各方面的态度不一样。教师与学校对眼下的应试教育模式很反感,都知道对人才培养没有好处,学生负担太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可是,老师也是社会中人,他们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压力大,非常无奈。家长呢,对课改的想法更复杂,家长本心是希望改革的。但真要课改了,他们又担心。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负担重,可又不断给孩子增加负担,什么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都不敢落下,目标都是高考。家长们何尝愿意这样?他们也是很无奈的。当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单一标准下的淘汰教育,小

7、学、中学乃至幼儿园,很大程度上都是瞄准将来的高考,于是大家都不得不朝着这个单一模式去培养孩子。你素质教育讲得再多,课改目标再好,碰到高考这个实际,就虚化了,谁都不敢怠慢。这就是现实。  记者:面对应试教育语文教育的路怎么走?  温儒敏: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不管现下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坚持课改的大方向。课改起码激活了问题,让我们看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存在许多弊病。最大的弊端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容易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同一个模子里的“标准件”,在这样的教育机器的加工下,创造力会衰退。所以从国家的未来着想,必须推进课程

8、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  记者:那么您对语文课改中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有什么建议?  温儒敏:首先,语文教育还是要遵循规律,要讲梯度。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