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doc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doc

ID:53103155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我们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升入初中后就大不一样了。家长也觉得纳闷: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成绩那么出色,到了初中竟然如此之快就落伍了,这是怎么回事?而中学数学老师也常埋怨:小学数学内容少,学生练习常常机械重复,把学生的大脑都搞呆板了,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中需要多长时间的磨合期啊?叫我们怎么教?……这些议论,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确实需要加强衔接。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探究。  现在,学校常利用

2、教研会将中小学数学教师集中,分析、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归纳了一下几方面的缘由:  1、从教学内容方面分析,进入中学,教学内容猛增,学习难度加大,部分学生渐渐掉队。分析新课标可看出:初中课程比小学课程在内容上多了很多,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材比较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且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而初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意定量计算,而且还需要作一些定性研究,与小学相比教材难度较大。如果在小学中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操作不够,升入初中必然产生学习内容上的裂缝

3、,一批学生将难以平稳过渡。  2、从教学教法上分析:中小学教师各自从教,缺乏交流,因而学生难以适应。  长期以来,中小学因各自为阵,关注和研究的都是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了解。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容量小,速度慢,对学生逐个过关,因而大多数孩子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再加上老师常常采用新异、刺激和有趣的事物激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开发不够,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中学教师多半注重抽象逻辑思维,教学风

4、格相对简略。初中教师一般授课较快,思维跨度大,习题类型多,且比较灵活。这对于习惯“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学生来说,将无所适从,困难可想而知。再加之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缺少沟通与交流,这一现状也导致小学和中学在教学方式衔接上出现脱节,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从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分析:小学教师为了让从小依赖父母的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管理细致、周到,扶得多。进入中学后,教师采取的是半开放的管理方式,把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搞好预习、笔记及复习,自己归纳小结,独立思考问题,独立

5、完成作业,以促使学生自律自强。这样自觉性不够强的学生就很难在各方面约束好自己,问题越积越多,久而久之,造成一批学生的滑坡,有的完全失去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面对如此现状,中小学教师应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关键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小学数学内容,设法同相关的中学学习内容建立联系,适时渗透,让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针对以上导致中小学衔接不好的因素,实现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衔接:  1、加强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小学的数学

6、内容大多是直观而简单的。而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抽象和复杂得多。但是小学数学是基础,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而绝大部分内容是全新的。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中小学教材内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2用心爱心专心  如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采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尽力避免使学生产生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定势。有的小学教师、学生对教材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很不理解,总觉得还是依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解方程便于教和学,为实现小学与初中的平稳过渡,为使学生感知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

7、的优势,教师可先安排一些口算练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依据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思路。其次教学解方程时,可先通过复习,让学生再现、复述等式基本性质,为新知作好铺垫。通过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彼此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消除一些曾经的不理解。在交流、探讨、行动中缩小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差距。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由小学到初中思维的一个大飞跃,也是他们感到数学难学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应积极采取一些过渡措施

8、。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引导学生逻辑地思考问题,理顺思路。结合知识教学,采取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如: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增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多种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