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

ID:53113625

大小:2.9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1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_第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_第2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_第3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_第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简书法讲座第45课笔记:大圈的折1.两种线条前两堂课,讲的是转圈,包括大圈和小圈。转圈写出来的是弧线,今天讲讲折线的情况。书法中的弧线,形状很多,可以是四分之一圈,可以是半圈,可以超过半圈,也可以是逆时针的弧线。有时候还可以见到方向不同的弧线连接。一根线条之所以成为弧线,就是因为有暗节点,如果这些暗节点变成了明节点,那这些弧线就会变成折线。简言之:弧线和折线的分别,在于节点的运用。行笔时暗节点造成弧线。行笔时明节点造成折线。2.转换节点刚才的结论,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如果你想写折线,只要把相应的弧线暗节点变成明节点就可以了。拿右上

2、角为例,这是横和竖的结合。当你写六号位一横的时候,笔锋是横放的,当你写八号位一竖的时候,笔锋变成竖放的了。所以写这条折线的关键,就是怎样把笔锋横向的运动,改成竖向的运动。这个明节点,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笔锋转向的任务。这时你可以想想,右上角用弧线是怎样写的。弧线转角可以追溯到篆书,但在真行草各体中还保存着。如褚遂良《阴符经》中的“用”字,这个右上角就是弧线。笔锋走的路线是6—9—8,用了暗节点。王羲之《兰亭序》中,也有弧线的转角,6—9—8是最普遍的右上角。弧线是缓慢地转动,转动的角度很小,6—9—8的手腕动作是右中左,两个暗节点。

3、现在要把这条弧线变成折线,就很容易了。手腕动作是一样的,都是右中左,行笔时分两次转向,每次四十五度,笔锋方向就从横向转为竖向了。要注意这是一条线,不是三条线的合成。它是这弧线的暗节点变成明节点的结果。褚遂良《阴符经》中有个“国”字,右上角6—9—8用了明节点,写成折线。这根折线还比较细,最多二分笔。所以写起来很轻松。要注意这个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那一竖向右移动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还说,本来有一个方框,右上角是A点。一竖从A点往下写。如果右上角用了三面换,横竖相交点就从A移到了B,一竖是从B点往下写,这样方框内部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4、,字形就会变宽。就这个“国”字来说,方框里面的笔划较多,字形宽一点问题不大,如果方框中的笔画少,方框太宽就会觉得肥胖。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这个方框瘦一点,那在写这个三面换的时候,加多一个7号位的的动作。把位置拉回来一点,然后写一竖。褚遂良《阴符经》中的“阳”字,箭头所指处就有这个动作。所以右旁“日”字部分,看起来就比较瘦。米芾《虹县诗》中的“碧”字,箭头所指处也是三面换折线。它不是3—9—8,而是3—9—7。最后这一竖笔强力拉回到左面,就是要缩小方框中的空间。所以用到这种6—9—8三面换折线,关键是中间的这个9。如果你写9的时候笔

5、锋是行走的,走得越远,下面8这一竖越是向右,字形就越宽。如果你写完6这横笔,9号位只做下蹲动作而不行笔,然后换面8号位写一竖,这就不会拓阔空间了。你看这四个“国”字,左边两个九号位笔锋是行走的,右边两个,九号位笔锋没有行走,只是换面。临贴的时候,要看清楚这种区别。王羲之《兰亭序》中,也有9号位直接换面的写法,“目”字右角3—9—8换面,整个字形瘦长,字心紧凑。要注意,换面会有一个侧锋角,侧锋角可以写得很清晰,王羲之“兰”字右角3—9—8,侧锋角非常干净利落。现在你容易看懂了,褚遂良《阴符经》中这个“者”字,箭头所指的这根折钱,6—

6、9—7,9号位也没有行笔,只是换面。他换得很果断,好像刀切一样。我知道很多同学害怕侧锋角,这是难度比较大的,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侧锋角可以缓和一些。好像智永《真草千字文》这个“同”字的右上角,慢慢熟练以后,会好起来的。3.用踆锋过渡刚才讲的方法,只适用于一根线条的内部,它中间没有收锋动作,换句话讲,也就是没有“断”过的长线条。接下来讲解两根线结合折线的方法,这就不是长线条了。其实最常用的两条线结合的方式,还属踆锋。这是“九用”之一,最常用最可靠。节点的迭合41课我讲过复合节点,用踆锋连接两个笔画,譬如一横和一竖连接起来,那就可以用踆

7、锋。连接以后,这个节点就是一个复合节点。整根线条就是复合折线。踆锋一定是明节点,它有没有缺点呢?也有。这种节点比较实,份量比较重,颜色比较黑。(张即之《书杜甫诗》)一个字中如果用得太多,会影响最后的效果。譬如刚才这条三面换的折线,如果两个节点都改成踆锋,因为靠得太近,体积又大,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子,当然不好看了。所以有的时候,还是要用换面。踆锋的节点,我已经讲了很多,今天要补充的一点是:踆锋顺时针两圈是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替代的。你看王羲之这个“风”字的右上角,就是用踆锋顺时针两圈来写的。但文征明这一个“风”字,右上角就有点不同,它是

8、逆时针转的,只需要一个圈。我把两个字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可以看到,这两种方法写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简言之:节点书写规则:顺时针两圈,等于逆时针一圈。反过来,逆时针两圈,等于顺时针一圈。你可以选用任意一种。但不要以为反过来一圈必定容易过两圈。对于用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