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

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

ID:53188853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对低段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更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一、激发朗读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科勒斯涅克说,“兴趣可以看成既是学习的原因,乂是学习的结果。”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的心理,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二、培养朗读习惯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并不能将朗读能力提高,还要有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培养

2、学生说正确普通话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让每个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读的好习惯。读书不可漏字添字,不能读错字,不唱读,不重复读。要求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读清楚,做到字字正确,句句响亮。再次,要培养学生以读促思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一至两个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三、提高朗读信心儿童心理学表明:一定的情绪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小学生在教师的朗读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某种情绪体验

3、。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开心、满足等,会让学生增加信心,激发继续朗读的欲望;反之,学生如经常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就会有畏惧心理而害怕读书。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应通过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评价,使学生明确朗读要求,提高朗读的信心。四、注重把握两条线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用极富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朗读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如朗读《小小的船》,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

4、,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如果教师拿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那么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镇平田片白石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