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真实观的论述

《文心雕龙》真实观的论述

ID:5323525

大小:110.6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8

《文心雕龙》真实观的论述_第1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真实观的论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百家之言◇科技蜀向导2013年36期《文心雕龙》真实观的论述王煜茹王莘乔王雪松(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博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作,他针对六朝某些虚伪矫情的“采滥忽真”、“为文造情”(《情采》篇)的文学,提出“要约而写真”的观点,他将“写真”说贯穿在他的作品中,成为全书的指导思想之一。【关键词】‘‘真实”;“为文造情”;“要约写真”《文心雕龙.辨骚》篇有两句被人们熟悉的名言:“酌奇而不失其除了《夸饰》篇外。刘勰在他的创作论中都极重视艺术表现的真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2、人们对这两句话的认识与理解并不是完全相同实性。在《物色》篇中,他提出“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微妙,功在的。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很多人认为这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密附”的观点。所谓“体物”的“密附”就是要求对自然界的物色做出的主张。实际上。与其说它们相结合。还不如说是创作不要背离“真实”形象且逼真地反映.做到“巧言切状,如印之印尼,不加雕削,而曲写的原则更为准确。刘勰认为《离骚》是“依经立义”的,这与他的“宗经”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即)字而知时”(《物色》篇)。这种“曲写毫的基本文学纲领是紧密相关的在他

3、看来,凡是合乎儒家经典的,都是芥”的主张.已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细节真实差不多了。在对待比兴的准确真实且可信的。他在分析评价《离骚》时,指出其有“异乎经典”的问题上.刘勰主张用贴切.注重真实,酷似所比的事物。他说:“比类四个方面.大抵有两个方面是属于浪漫主义的手法。从“宗经”的观点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比兴》篇)刘勰对真出发.刘勰对“异乎经典者”与“同于风雅者”自然不能同等看待,所以实的要求.可谓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就算在文章的用典上.他也不他把“异乎经典”的一些东西称之为“夸诞”,足以可

4、见他对《离骚》的这会忽略真实性的问题。在《事类》篇中,他针对陆机《园葵》诗的用典,种手法颇露微词。他将《离骚》称为“雅颂之博徒”,后来范文澜解释“博指出了其“改事失真”的问题.这虽然和我们所论述的真实有些区徒”是贱者之称.这些都表明了刘勰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是不太赞别.但以小见大.从中便可以看出他将真实问题贯穿在他的创作论同的。的各个方面。《文心雕龙·明诗》篇,刘勰开宗明义地说:“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当然刘勰的真实论也存在局限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刘勰还不能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者,持人情性。..·人禀

5、七情,应物斯认识到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在他看来,儒家经典就是作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就说明了作家情志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所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他还不能从实践与生活的观点来以我们说文学真实性的首要问题是“舒文载实”,只有作者情真、意真,论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他的真实论很明显的打上了“宗文学作品才有真情实感。刘勰在论述文学的真实性时.确实抓住了这经”、“征圣”的烙印。而且大多局限于“感物吟志”和艺术表现上。它对个关键问题。在《情采》中他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客观自

6、然的理解比较狭隘.主要着眼于自然界的“物色”上.却没有旁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恩蓄愤,而吟咏惰性,以讽其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由于当时小说、戏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曲还处于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还没有把它们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他认为:只有列入文学的范围内。相反他却把不属于文学的史、传、碑等,列在文学为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而进行的创作.才有真实性.才能做到“要约而的范围中。因此,对这类文

7、体的写作真实,也很难上升为文学理论上的写真”。即文章既少而精,真实而又不拖泥带水。他尖锐地批判了“为文真实论。他论述的三十五种文体,大多数是与文学关联不大的,由此可而造情”的现象,这种文章是装腔作势的,是造成“淫丽而泛滥”、“采滥见他对非文学和文学的界限,还有不够清楚的地方。忽真”的根本原因。同时,他还讽刺了那些在创作上不讲真话的人,他但刘勰的真实论.就其完备程度和系统性上,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们一边歌唱山林隐逸的生活.自视清高.另一边却又一心想在尘俗中几乎无人能比得上他。在戏曲、小说理论出现以前,文论家的真实论

8、都追名逐利。其实。他们不过是想用华丽的语言和漂亮的文字来掩盖其没有超出刘勰论述的范围.他的“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心灵的卑污肮脏罢了。“为情造文”既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同时也符的观点.“为文造情”、“要约写真”的主张,“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合文学的真实性。至于“为文造情”,是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定会产生则.对后代的创作和文论都产生过有益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刘勰之“欺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