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ID:5324210

大小:150.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_第1页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_第2页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_第3页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_第4页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2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22001年6月JournalofBaojiCollege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Jun.2001a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王渭清(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07)[摘要]佛家中道思想是大乘般若学说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不执著于矛盾任何一方、不走极端的思维方法。这种中道精神在苏轼的诗文中多有体现,对于苏轼儒、释、道三教圆融的人格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并促成了苏轼超越有无之间、不即不离、无往

2、而不乐的人生审美化境界。[关键词]佛教;中道;苏轼;人生审美化[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193(2001)0220031206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在人生境界上是一个将儒、释、道三教思想融为一炉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历经宦海沉浮,既屡遭打击而又名满天下,进退出处、贵贱穷通无滞于心,开创了中国士大夫人生解脱的典型范式。对此,论者每强调老庄精神在苏轼人格结构中的地位,对于佛教的影响,则较少具体分析①,故笔者不揣浅陋,以佛家中道思想为切入点,结合对苏轼诗文的考察,试图

3、揭示佛教般若智慧对苏轼人格境界的影响。一中道思想是佛教大乘般若学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大乘佛教智慧的精华,在公元2世纪印度龙树创立的中观派教义中有集中的阐发。龙树针对当时佛教空宗的“顽空断灭见”、只看到空、执著于空、将色与空对立的倾向,重申大乘般若“缘起性空”之义,写了著名的《中论》,其中有著名的一偈直接解释“中道”一词:“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史称“三是偈”)。也就是说,世间万法皆为缘起,故法本无自性,亦即“我说即是空”。但“空”并非绝对的虚无,它

4、存在于人的认识之中,以言说表现出来,靠现象(假有)存[1](P105)在。因此,对于缘起法,不仅要看到无自性(空),还要看到假有,二者是互相联系的。这种对空、有二者皆不执著、空假不离的思维方式,便是“中道义”。通俗地讲,就是“讲‘无’和讲[2](P202)‘有’都不能走极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不片面。这也就是‘中道’的根本含义。”龙树在《中论》中还提出了著名的“八不”说(亦称“八不缘起”):“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集中说明了“无分别”观念和“中道”思想。也就是认为,要

5、用“生”、“灭”、“常”、“断”这些人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空相”,是不正确的,而事物的实相是无分别的,故只有“不落二边”。在他看来,事物本无谓生灭、常断、一异、来出,一切都是因a[收稿日期]2000212226[作者简介]王渭清(19742),男,陕西武功人,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①仅孙昌武先生在其大著《佛教与中国文学》及《禅思与诗情》中具体论述苏轼与佛教的关系,但至今少有继之者。笔者本文的某些论述即受孙先生著作之启示。©1994-2010China

6、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32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缘而生的。当然,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派的“中道”,并不全是大乘《般若经》的原有之义,他还吸收和借鉴了《般若经》以外的大乘经如《宝积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和《华严经》中所包含的“中[2](P167-168)道”思想。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中道思想随着这些经文的传译在中土发生影响。鸠摩罗什将《维摩诘经

7、》译为汉文并作注,进一步发挥龙树的中道理论,提出“有无非中,于实为边也。言有而不有,言无而不无”的观点,在中土佛教界产生重大影响。其弟子僧肇作《肇论》,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心无”、“即色”、“本无”三派观点,以“非有非无”、“即动即静”来阐说中道义谛。其中《不真空论》论证了“非有非无”说:“万物果存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也,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在《物不迁论》中又发挥龙树“不来亦不出”的思想,提出“必求静于诸动,不释

8、动于求静”的“即动即静”说。中土天台宗尊奉《法华经》,同时也奉龙树为“初祖”,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在其著作《摩诃止观》中对龙树的中道理论作了很好的说明与发挥,他说:“初观用空,后观用假,是为双存方便。入中道中,能双遮二谛。”中土华严宗主要尊奉《华严》,而《华严经》中“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这与龙树中道了无二致。作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也不像其他中国佛教宗派直接明确地尊奉印度佛教某个流派、某部经典,但实际上受印度佛教般若思想影响最大,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