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

ID:53243081

大小:28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_第1页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_第2页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_第3页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_第4页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1、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例1、如图1,圆内接ΔABC为不等边三角形,过点A、B、C分别作圆的切线依次交直线BC、CA、AB于、、,求证:、、三点共线。解:记,易知又易证.则.同理.故.由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三点共线。2、利用四点共圆(在圆内,主要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到共线)例2、如图,以锐角ΔABC的一边BC为直径作⊙O,过点A作⊙O的两条切线,切点为M、N,点H是ΔABC的垂心.求证:M、H、N三点共线。(96中国奥数)证明:射线AH交BC于D,显然AD为高。记AB与⊙O的交点为E,易

2、知C、H、E三点共线。联结OM、ON、DM、DN、MH、NH,易知,∴A、M、O、D、N五点共圆,更有A、M、D、N四点共圆,此时,因为(B、D、H、E四点共圆),即;又,所以,故同理,。因为,所以,M、H、N三点共线。3、利用面积法如果,点E、F位于直线MN的异侧,则直线MN平分线段EF,即M、N与EF的中点三点共线。例3、如图,延长凸四边形ABCD的边AB、DC交于点E,延长边AD、BC交于点F,又M、N、L分别是AC、BD、EF的中点,求证:M、N、L三点共线。证明:设BC的中点为O,辅助线如图所示,由可知,点

3、O必在内,此时,同理,。因此。此时,直线MN平分EF,即M、N、L三点共线。注: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可证明此题。4、利用同一法尽管同一法是一种间接证法,但它却是一各很有用的证法,观察例4后,你会感到,同一法在证明三点共线问题时,也有其用武之地。例4、如图4(a),凸四边形ABCD的四边皆与⊙O相切,切点分别为P、M、Q、N,设PQ与MN交于S,证明:A、S、C三点共线。证明:如图4(b),令PQ与AC交于,易证互补。而,则,故。再令MN与AC交于。同理可得但,所以。利用合比性质得,。因此,,可断定与必重合于点S

4、,故A、S、C三点共线。注:观察本题图形,显然还可证得B、S、D三点共线;换言之,AC、BD、PQ、MN四线共点。5、利用位似形的性质如果与是两个位似三角形,点O为位似中心,那么不仅A、、O;B、、O;C、、O分别三点共线,而且、的两个对应点与位似中心O也三点共线,位似形的这种性质,对于证明三点共线,颇为有用。例5、如图,内部的三个等圆⊙、⊙、⊙两两相交且都经过点P,其中每两个圆都与的一边相切,已知O、I分别是的外心、内心,证明:I、P、O三点共线。证明:联结、、。由已知得、、。可断定与是一对位似三角形,且易知的内心

5、I是两者的位似中心。因为⊙、⊙、⊙为等圆,即,所以点P是的外心。又点O是的外心,故P、O两点是两个位似三角形的对应点,利用位似形的性质,即得I、P、O三点共线。6、利用反证法有的几何题利用直接证法很难,而用反证法却能很快达到预期目的。例6、如图,梯形ABCD中、DC//AB,对形内的三点、、,如果到四边距离之和皆相等,那么,、、三点共线,试证之。证明:先看两点,设直线分别交AD、BC于M、N,于,于,于,于。因为DC//AB,则点到AB、CD的距离之和等于点到AB、CD的距离之和。由已知可得。过点作AD的平行线、过点

6、作BC的平行线得交点P(由于AD与BC不平行)。记交于G,交于H。观察上式有。所以,。因为有两条高,所以,是等腰三角形,则。故。再用反证法证明点一定在上:假设点不在上,联结并延长分别交AD、BC于,易知点在MN的异侧;因为点到AD、BC的距离之和等于点到AD、BC的距离之和,由上述证明过程知必有。事实上,观察图形只能得到,矛盾,这说明点必在上,即MN上,因此、、三点共线。6、用塞瓦定量的逆定理变三点共线为三线共点,利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在圆内接凸六边形ABCDEF中,若,则AD、BE、CF三线共点;反之亦然,利用这个

7、结果来证明某些三点共线问题,可立竿见影。例7、如图7,凸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延长AD、BC交于点P,作PE、PF切圆于E、F,又AC与BD交于K,证明:E、K、F三点共线。解:联结AE、ED、CF、FB得凸六边形ABFCDE。欲证E、K、F三点共线,即AC、BD、EF三线共点,只须证。注意到。则。又PE=PF,则。故。因此,AC、BD、EF三线共点,即E、K、F三点共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