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

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

ID:5325815

大小:2.25 M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_第1页
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RTPANORAMAl2010·07ll艺术理论中西方诗与画差异的原因研究AStudyoftheCausesfor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PoetryandPaintings文/穆瑞凤一诗画差异的缘起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中。即使地域、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在中国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轼就在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时代的外部特征找寻到种《味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族自身的“血统和智力的共同点”。正因如此,中有画;观摩

2、诘之画,画中有诗。”无独有偶,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苏轼的“诗画一律说”种族才得以延续,文化传统才得以保存。他认古希腊抒情诗人西摩尼德斯也曾有过相似的出自于此。他对“诗画一律”最直接的解释为种族的特征是由自然环境造就起来的,而言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是“天工与清新”。由此可以看出,他十分重种族的特征又体现在民族的精神文化上,成画。”人们欣赏画时,总会联想到诗;而欣赏视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珍视形的天然不雕为民族精神文化原始动力的一部分。诗时,又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某种画面。在审饰,即“天工”,在此基础上加以大胆的创新那么,就种族而言,德意志民族是古代美的过程中人

3、们总是会把诗与画紧密地联系即“清新”不俗的创作,就是他对艺术创作日耳曼族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起来。这一现象使得人类早就对诗歌和绘画的追求。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严格意义上讲,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之间的关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站在文艺创作的至高点上,从诗与画本质民族国家随之而诞生,德意志民族才出现在诗与画虽然有相似性,但是二者毕竟是分析了二者的相似性。自此,苏轼的“诗画世界面前。与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相比,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在内容、形一律说”为后人广泛接受。德意志是个非常年轻的民族。善于思辨,喜象塑造、传达媒介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

4、内二、诗画差异的原因分析欢安静、独立思考是这个民族的特质。一些容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对客体外形的逼真为何在诗与画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有截熟悉的名字,如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摹写,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艺术再现。而然相反的看法?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尼采、叔本华、胡塞尔、海涅、马克思、恩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客我试着从法国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伊波格斯⋯⋯都是出自德意志这个民族,而莱辛观事物的表现是诗人内心意象的折射。绘画利特·丹纳(HippolyteAdolpheTaine,也是这个民族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塑造的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形象,而诗歌塑造l828—1893)的

5、艺术哲学》中找寻问题的莱辛提出的“诗画异质说”是在对古代的形象是借助读者的想象产生的。从传达媒答案。丹纳的《艺术哲学无论在欧洲还是西方哲学家“诗如画”进行深刻的思考,通介上讲,绘画借助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而在世界上都得到推崇,是因为他的艺术见解过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诗歌则运用语言和音节来表现。色彩和线条的科学性和独到性,这一著作对19世纪的文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论证了诗和造型只能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它在表现复杂的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看来,物质艺术的区别和界限。主观世界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语言和音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拉奥孔》取

6、材于希腊和特洛伊战争中节却不受这一限制,以表达复杂而微妙的精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那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相传古代希腊人神世界见长。二者的差异由此可见。影响,丹纳从这“三要素”出发,举出了许和特洛伊人为了争夺美女海伦进行了一场长古往今来,中西方对诗与画的关系进行多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那个时达十年的战争。在战争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了考究,经历了认识一考究一再认识的过代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又以每种植物只能候,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仍然攻不下程。在西方,“诗如画”这个理论起初得到许在适当的天时地利的环境中生长为例,说明特洛伊城。希腊人接受巫师的劝告,改

7、用智多人的认可,从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亚每一个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取,最后奥德修斯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特洛里士多德到古罗马的诗人贺拉斯都指出诗歌气候中产生。因而,他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伊人果真中了希腊人的圈套,他们以为希腊就像绘画,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可是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否则就会遭到淘汰。他认人撤走了,就打开城门,想把木马拖进城去。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莱辛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这时,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GotthotdEhpraimLessing,1729—1781)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