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2).doc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2).doc

ID:53276293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2).doc_第1页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更新日期:2011-05-16点击:赵松峰 张月莉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临床上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31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1例均来自门诊,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26~50岁者23例,50岁以上者8例,最大者61例,最小者26岁;病程5a以下者6例,6~10a者21例,11a以上者4例。  诊断依据:31例病人均有上腹部胀痛或隐痛,进食后胀痛加剧,伴纳呆,嗳气,恶心;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  2 治疗方法  2.1 四逆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2g,枳壳10g,白芍20g,陈皮10g,川芎10g,乌梅12g,甘草3g。肝阳化热者加栀子、蒲公英;胃阴不足者加石斛、百合;疼痛日久者加乳香、没药;气滞较重者加用三棱、莪术;湿重者加黄连、黄芩。  2.2 用法:1剂/d,水煎2次,共取汁500ml,分2次服。1个月1疗程,共需2~3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粘膜无明显异常为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示胃粘膜较前明显好转为显效;自觉症状好转,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示胃粘膜有

3、所好转为有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如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31例中治愈9例(29%),显效14例(45%),有效6例(19%),无效2例(6.4%)。  4 典型病例  孙某,男,34岁,初诊日期96-07-21。以反复发作性上腹胀痛5a就诊,疼痛以食后及情绪不佳时明显,伴嗳气、恶心。曾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胃必治等药物,效果不佳,故来求治。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螺杆菌试验(++)。查舌质暗,苔白腻,脉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以上方加用黄芩12g,黄连12g。连取3

4、剂症状减轻,但仍胀满,加用三棱12g,莪术12g,连服20剂症状消失,3个月后复查胃镜胃粘膜无明显异常,螺杆菌试验(-)。  5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在临床上所见胃脘痛者很多与郁怒等情绪有关,或因其起病,或因其而加剧,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痛胃脘当心而痛。”即指出了胃脘痛之重要病机之一:肝郁气滞引起胃失和降。叶天士亦云“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更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气血调畅为贵,而气血调畅依赖肝之疏泄;同时,食积,火郁、湿滞、阴伤所致胃之壅滞亦可影

5、响肝之疏泄,二者相互影响。笔者采用四逆散加味治之,用其柴胡之升,枳壳之降,一升一降疏肝和胃;白芍柔肝和胃,陈皮、川芎理气和血,使结聚之气得散;乌梅、甘草补胃阴之不足;另可随证加用栀子、蒲公英以泻肝热;石斛、百合润胃;乳香、没药活血止痛;三棱、莪术理气消滞;黄连、黄芩清泄胃中湿热,恢复胃之受纳功能。另据报道,现代医学已证明黄芩、黄连、乌梅有杀灭螺杆菌的作用。  笔者通过实践,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满意,但有些病人短期疗效较好,长期观察易反复。因此,还需与同道共同探求更有效之方法。作者单位:山东乳山市中医院 2645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