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教案.doc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教案.doc

ID:53287573

大小:17.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2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教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雎重庆市字水中学左永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3、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体会“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诗经》。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首篇《关雎》,来看看一位多情男子面对自己倾心的窈窕淑女,唱响了一曲怎样缠绵悱恻的情

2、歌。二、进入新课(一)文学常识补充《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大多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二)一读,读准字音(三)二读,读出节奏和音韵(四)三读,读出大意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赋”“叙物以言情”。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二:“兴”“触物以起情”。它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运用时注意:所兴之事物,必须要与所咏之事物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关联。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三

3、:“比”“索物以托情”。就是比喻。诗歌的表现手法之四:“重章叠句”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它可以产生“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觉,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五)四读,读出意蕴借雎鸠鸟和荇菜两种物象,传达了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三、一起总结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四、熟读、背诵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