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

ID:53293105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3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_第1页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_第2页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_第3页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_第4页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加酶消毒法对内镜及附件的消毒效果。方法:内镜消毒采用酶洁液刷洗和全浸泡消毒程序,观察细菌及HBsAg阳性率,并与未加酶消毒法比较。结果:加酶消毒法细菌及HBsAg阳性率均为0;未加酶消毒法内镜及附件消毒后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3.0%和9.0%,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加酶消毒法效果显著优于未加酶消毒法(P<0.05)o结论:加酶消毒法清洗彻底,消毒效果更好。[关键词]加酶消毒法;内镜及附件[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3-7210(2008)08(c)-176-02传统的单根内

2、镜床边清洗消毒、内镜的单纯化学浸泡消毒方法,存在着清洗不彻底和不能保证消毒时间的问题,本文观察了加酶五池清洗及全浸泡消毒法消毒效果,并与以往的消毒方法进行比较,其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后者,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新建立的清洗消毒间约30m2,设有2套五池清洗消毒池,其中1套用于胃镜消毒,1套用于结肠镜消毒,2套中心吸引器及送气设备,盛2%戊二醛及清水的池等。1.2方法1.2.1传统消毒法①内镜消毒:检查床旁建3槽水,第1槽为流水,第2槽为2%戊二醛消毒液,第3槽为流水;使用过的内镜放入第1槽水清洗2min后放入第2槽,经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10min,再放至第3槽以流动水

3、清洗后备用。②附件消毒:内镜附件如氫气刀、活检钳等,使用后流水反复冲洗后放入2%戊二醛内浸泡30min,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分类、分层放入灭菌单内备用。1.2.2加酶消毒法①五池内镜消毒:第1池为流动水初清洗,第2池为酶洗,第3池流动水清洗,第4池2%戊二醛消毒液,第5池为净化水清洗,多根内镜循环使用。使用后的内镜在流动水中刷洗5min,吸引孔道、活检孔道等特别部位进行全孔道刷洗,再在酶洁液(适酶8ml加入1000ml清水中)内刷洗5min后,流水彻底刷洗酶洁液,置2%戊二醛内浸泡(首次使用浸泡20min,间隔使用浸泡20min),最后用净化水冲洗后备用。当天检查完毕,对所用内镜经

4、上述方法刷洗清洁后进行测漏检查,然后连接专用全管路灌流管,放入盛2%戊二醛槽内,用注射器通过全管路灌流管反复抽吸、推出消毒液,内镜全部浸入消毒液中全浸泡消毒30min后移至净化水池中,冲净内镜内外消毒液,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干燥,吸引器吸引活检孔道,保养后送镜房备用。②附件消毒:使用后的附件经流动水冲洗后,放入2%戊二醛消毒液内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维修整形,超声清洗器清洗、消毒后分门别类放入附件柜内。1.2.3检测方法用消毒棉签蘸取消毒前(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同一部位的表面的物质,分别放入细菌培养管内送检;消毒后用注射用水经内镜的活检孔道注入,收集至培养管内,附件则用生理盐

5、水棉签取样,无菌密封后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1.2.4统计学方法采用%2检验对率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加酶消毒方法消毒内镜及附件后细菌和HbsAg的阳性率均为0,传统消毒法消毒后内镜及附件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3.0%和9.0%,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加酶消毒法效果显著优于未加酶者(x2=4.082,P<0.05)o3讨论传统的内镜清洗消毒是采用单根内镜床边清洗消毒,整个过程需要时间较长,在病人多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有充分的洗刷消毒时间及有效的消毒效果。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方法消毒后内镜及附件细菌阳性率

6、分别有13.0%和9.0%,HBsAg阳性率为5.0%和4.0%,表明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采用加酶的清洗消毒方法后,内镜及附件未检测到细菌和HBsAg,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建立了独立的专用清洗消毒间,并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程序、内镜维修保养制度、各类消毒液的检测制度、内镜档案等,分工明确,制度严密,提高了清洗消毒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了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质量。②采用多根内镜循环使用,以充分保证清洗消毒时间。③增加了适酶刷洗程序。适酶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清洗液,可有效地分解各种分泌物、蛋白质、黏多

7、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避免清洗不彻底使内镜不能有效地与消毒液接触,也可防止细菌蛋白凝固造成内镜送气/送水管道阻塞[1]。加酶消毒法,内镜使用期间消毒时间未改变,但延长了清洗时间,使附着的微生物及其他物质更多地被冲掉,利于消毒液与内镜腔壁充分接触,杀死细菌和病毒。④单纯三槽消毒法只能对内镜的插入部进行消毒,无法对操作部和导光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于中磷等[2]发现未经手工管道刷洗者,手柄部内镜表面消毒不合格率皆达98%以上,而管道内不合格率为80%;浸泡消毒法克服了这些弊端,虽然全浸泡程序烦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