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

200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

ID:5336320

大小:221.7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200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_第1页
200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2006.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3期航空材料学报Vol.26,No.32006年6月JOURNALOFAERONAUTICALMATERIALSJune2006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体系的构成与修复机制分析方征平,羊海棠,徐立华,顾嫒娟,佟立芳,许忠斌(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杭州310027)摘要:介绍了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分类、构成及自修复机制,以被动模式的埋植式修复体系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被动模式自修复体系设计。关键词:自修复;聚合物;复合材料;埋植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525053(2006)0320335202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求复合材料本身具有能自我修复的机制,所以这种修的,在受外界作用后能做出自我诊断,并对裂纹或损复方式的应用范围有限。而埋植式修复体系只需通伤能进行一定程度地修复的复合材料。自然界中许过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埋植修复剂体系即可实现,因多生物体在受到损伤后能自主诊断和修复,由此美而更有灵活性和实用性。其中被动模式由于不用人国军方在八十年代中期首先提出具有自诊断、自修的参与,材料能自主做出反应,更加具有智能性。[1]复功能的智能复合材料

3、这一概念。此后,这一领域White等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复合材料体很快就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系。在微胶囊中包入修复单体,在基体中分散能使修复单体聚合的催化剂。当复合材料受外力作用下1聚合物基自修复材料的分类产生的裂纹发展到微胶囊表面并使微胶囊破裂,由自修复功能实现的核心是能量供给和物质供于毛细作用,修复单体充满到微裂纹内部,当发展的给。根据物质和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自修复体系裂纹碰到基体中分布的催化剂时,修复剂发生聚合,可分为埋植式修复和原位式修复。根据修复剂的释从而修复裂纹,使材料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放条件

4、与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埋植式的修复将修复剂埋植于聚合物基体中,在感受到外界的作用之后,释放出修复剂,由于毛细现象使得修复剂在整个裂纹中扩散,然后按某种机制粘合裂纹。其中主动模式的修复体系需要人为主动地用热、光等外界作用使裂纹修复。而被动模式的修复体系在受外界力场的作用下,埋植的纤维会发生破裂,使修复剂释放到裂纹区,从而修复裂纹。原位式修复体系是指在外界不加入任何修复介质的情况下,材料体系在外界作用下就能自主进行修复的系统。图1White的自修复体系设计2被动模式的埋植式自修复体系分析Fig.1D

5、esignoftheself2healingsystemofWhite原位式修复体系虽然不用外加其他物质,但它要在这样一种体系中必须满足的隐含条件有:①裂纹被引发后能发展到微胶囊表面,并有足够的能收稿日期:2006201220;修订日期:2006203221量使微胶囊发生破裂;②催化剂在基体中的分散不作者简介:方征平(1963-),男,教授,zpfang@zju.edu.cn。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③催化剂在基体中足©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

6、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336航空材料学报第26卷够多,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了微裂纹,修复单体都能被引流至催化剂周边;④催化剂有足够的活性能引发修复单体的聚合,并且这种聚合反应活性点能传递到整个裂纹区域;⑤微胶囊与催化剂的加入不能造成复合材料性能的明显下降;⑥这种修复过程进行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2]Kessler等对这一自修复体系进行了验证。将修复单体双环戊二烯(DCPD)用脲醛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包覆后与Grubbs催化剂分散于环氧

7、基体当中。结果表明,破裂后在微胶囊附近确实有DCPD的流出并发生了聚合。在室温下修复48小时,平均修复率为38%,最大修复率为45%;而在图2一种新的自修复体系设计80°C下修复时则分别提高到66%和80%。Fig.2Anewdesignofself2healingsystem3一种新的自修复体系设计这一体系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Karstedt催化上述体系有以下不足:①催化剂分散在基体中,剂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对环境不敏感,而且无色透微胶囊破裂后,要保证单体接触到催化剂,则基体中明,能应用在无色透明或浅色的高分子体系

8、中;②必须到处都有较大浓度的催化剂,催化剂的利用效率催化剂修饰在玻璃纤维表面而不是在基体中,裂纹会很低。②烯烃聚合后与基体不存在化学键合,界的发展必然是要到达玻璃纤维表面的,所以催化剂面粘结力弱,修复后强度较低。③Grubbs催化剂埋的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植于基体中,催化活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面是材料的薄弱环节,将Karstedt催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