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ID:5342023

大小:247.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_第1页
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麦全蚀病的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栏编辑:黄华宁E—mail:1()(zyhhn@126∞m电语o10—681曼422蕉塑堡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全蚀病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为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燕麦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一、发病症状及规律1.田间症

2、状。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和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枯死。冬麦病苗拔节期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2.地方保护主义制约检疫工作的开展。少数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抽地方出于对本地农产品的保护,对当地发生的检穗后病株成簇或成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疫性病虫害不如实上报,也是导致病害蔓延的重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及叶鞘内布满黑褐色菌要原因。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其上密3.农民缺乏对此病为害性的认识。长期

3、以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土壤干旱时,黑脚及黑来,农民只重视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对种传和膏药特征不明显,也不形成子囊壳,但茎基和根土传病害缺乏了解,自留互换带病种子,播种前变成黑褐色,出现白穗。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受只用杀虫剂而不用杀菌剂拌种,或使用低劣的种害所特有的症状。衣剂,从而导致病害发生越来越重。2.发病规律。病原属禾顶囊壳属真菌。病菌4.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随着农业机械化、集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内的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粪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肥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并陆续出发展,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越来越普遍

4、,也成为此现苗枯、黑脚、黑膏药、白穗等症状。拔节后茎基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三、综合防治对策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1.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无病区严禁从病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病菌生长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秸做包装材料外运。从温度范围3~33℃,适宜相对湿度为80%~90%,病区调进蠢的种子全要严格镶检验癞,播种前薛用20发%三唑癞情操臻pH值以5.5~8.5为最适。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酮乳油75毫升或2.5%咯菌腈10~2O毫升,对水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15

5、厘米时受害最为严喷拌种子。温汤浸种可用51~54℃的温水浸10重。病害的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连作重茬、分钟,浸种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把握好,做到既能偏碱性砂质土壤、土壤缺肥、春季多雨、土壤湿度杀菌又不会伤害种子。大等因素均有利于此病发生。2.合理轮作,科学安排茬口。对于零星发病另外,此种病害有自然衰退现象,当病害发区,坚持就地封锁、就地消灭。发病田要单收单展达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打,所收小麦严禁留种,且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下,病害也会自然减少。田,最好高茬收割,然后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尽秦基二、发病原因量减少菌源。重病

6、地块可实行轮作换茬,推行麦伟1.无证违章调运小麦种子。随着我国种子经菜、麦棉等轮作模式,以切断菌源积累,控制病情文营体制改革,种子市场进一步放开,效益高、品质的发展。对严重发病地块,3年内不种小麦而改种、、图优的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需求量不断增其他作物,可以控制全蚀病的发生。同时,要施用拳D7D_9l囱堕塑垦里二生126_!皇毋010—68152422本栏编长,有利于病菌侵染。另外,使用超大量除草剂造成的弱币及苗、伤苗更容易感染稻瘟病。3.菌源充足。由于春季、秋季整地耕层较浅或不整一l稻耋翻综一地,加上每年都有该病发生,使得田间

7、菌源大量累积,为再侵染提供了充足的菌源。一稻合4.品种抗病性差。2007年以来,我县主栽早稻品种i{我瘟琴县早稻防~种~蹋植面积目一前已经发展到30万亩,占总耕地为绿旱1号,其稻瘟病发病比较重,而其他品种抗病性都面积的20%。然而近几年稻瘟病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2009比较强,因此,2009年我fi'lJJI大力度引进了中农大系列旱年发生面积达7万多亩,使早稻减产约15万千克,造成经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证明其抗病性都比较好。济损一失发30多万搜元,已严重威胁到我县早稻的安全生产。三、综合防治技术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

8、生,根据发病1.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种植条件、习惯及时期和生部位不术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而旱稻主自然气候条件,选择抗病品种,如中旱209、221,中国农大要易感叶瘟和穗颈瘟。的旱稻277、502、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