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

ID:53438459

大小:4.14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04-19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_第1页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_第2页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_第3页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_第4页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精选文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任务四基坑施工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在开挖基坑、地槽、管沟或其他土方时,土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入坑内。雨期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水方法分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类。(一)明沟排水法施工方法:开挖基坑或沟槽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时,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设置集水井,使水经排水沟流入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见下图)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的要求:基坑四周的排水沟与集水井设置在基础范围外。排水沟要有一定的坡度,集水井根据地下水量、 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隔

2、2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7~0.8m,深度随挖 土加深始终低于挖土面0.8~1.0m,井壁用竹、 木等简易加固。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0.3m碎石滤水层。明沟排水法的适用范围:水流较大的粗粒土层的排水、降水,也可用于渗水量较小的粘性土层降水,但不适宜于细砂土和粉砂土层,因为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流砂的定义:当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为细砂或粉砂时,如果采用集水井法降水开挖,当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流砂产生的原因流砂现象产生的原因流砂现象的产生是水在土中渗

3、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土体作用的结果。动水压力GD的大小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即水位差愈大,渗透路径L愈短,则GD愈大。当动水压力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颗粒往往会随渗流的水一起流动,涌入基坑内,形成流砂。流砂的危害使土丧失承载能力,恶化施工条件,难以达到开挖设计深度,造成边坡塌方及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倒塌等。易产生流砂的土:主要是细砂、粉砂及粉土流砂的防治方法出现流砂的重要条件是动水压力的大小、方向。防治流砂的原则是“治流砂必治水”。主要途径是消除、减少、平衡动水压力。主要措施:抢挖法: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挖到标高以石块平衡动水压力,解决轻微流砂现象。打板桩

4、法:将板桩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了地下水的渗流长度,减小了动水压力。水下挖土法:使坑内水压力与地下水压力平衡,消除动水压力。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轻型井点降水,消除动水压力。可靠,应用广。地下连续墙法:在基坑的周围浇筑一道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其他方法:土壤冻结法,尽可能采用桩基或沉井管涌现象当基坑坑底位于不透水层内,而不透水土层下面为承压蓄水层,坑底不透水层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基坑底部发生冒涌现象。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拟挖基坑的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不间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在坑底以下,然后开挖基坑、

5、基础施工、槽边回填,最后撤除人工降水装置。这样,可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防止流砂发生(此为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主要目的),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改善施工条件,并增加土中有效应力,提高土的强度或密实度。因此,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工,也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可适当改陡边坡以减少挖土数量,但在降水过程中,基坑附近的地基土壤会有一定的沉降,施工时应加以注意。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各种方法的选用,视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设备及经济技术比较等具体条件参照表1-4选用。轻型井点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

6、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如下图示:喷射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缝隙抽出排走。电渗井点管井井点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适合条件降水类型渗透系数(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m)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10-2~10-53~66~

7、12喷射井点10-3~10-68~20电渗井点<10-6宜配合其他形式降水使用深井井管≥10-5>10(一)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1、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如图1-26所示)。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等。滤管(如图1-27所示)为进水设备,通常采用长1.0~1.2m,直径38mm或51mm的无缝钢管,管壁钻有直径为12~19m的呈星棋状排列的滤孔,滤孔面积为滤管表面积的20%~25%。骨架管外面包以两层孔径不同的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