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

ID:5343873

大小:388.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_第1页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_第2页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_第3页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第13卷第4期PracticalPharmacyAnd—C—lini塑!Q:!::·综述·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中的应用新吉乐,范青[摘要]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肿瘤治疗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逆转MDR成为肿瘤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运用纳米粒、胶柬、脂质体和微乳作为给药系统,在减少或逆转肿瘤MDR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具有合适粒径的纳米粒和微乳、可控释药的胶柬、细胞膜融合性较好的脂质体以及对这些制剂的主动靶向修饰可改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分布,减少或逆转MDR,进而

2、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因此,在研究肿瘤MDR逆转时,正确应用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给药系统;MDR;逆转;抗肿瘤药物ApplicationofnovaldrugdeliverysystemonreversaloftumormultidrugresistanceXINJi—le,FANQing(PharmacyDepartment,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Abstract]Multidru

3、gresistance(MDR)oftumorisoneofthemainobstaclesintumor~atment,thereversalofMDRplaysvitalpartintun'lortreatment.Thearticlereviewstheapplicationofnanoparticles,micelles,liposomesandmicroemulsionsbriefly,whichusedasdrugdeliverysysteminmanyresearchesoftumorMDRrevers

4、a1.Nanoparticleandmicroemulsionwhichhaveproperparticlesize,pHsensitivemicellesandliposomewhichhavemembranefusionpropertyCanchangetheanti-tumordrugs’distributionintumorceil,andthetargetingmodificationofthesedrugdeliv—erysystemcanincreasethiseffect,SOthattheycanr

5、eversetumorMDRinasignificantway.In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drugdeliverysystemhasagreatsignificanceinreversaloftumorMDR.Keywords:DrugDeliverySystem;MDR;Reversal;Anti·tumordrug逆转MDR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和天然多机会吞噬纳米粒,从而使药物更多地进入肿瘤化合物的应用、给药系统的应用、反义核酸及RNA细胞内部,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杀伤力。应用高分

6、干扰技术的应用等。近年来,应用给药系统逆转子聚合材料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范围在10~1000MDR取得较大进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目nm,其骨架结构可吸附或包载抗肿瘤药物,从而改前,许多研究还采用了主动靶向的手段,对给药系变药物的理化性质,这在MDR的逆转中有特殊意统表面进行修饰,增加了靶器官或肿瘤细胞内抗义。Yilwoong等用2种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溶肿瘤药物的浓度,进而在逆转MDR过程中取得了剂蒸发法制备了载有阿霉素的纳米粒,进一步比较好效果。这些给药系统逆转肿瘤的MDR方面较了阿霉素纳米粒和阿霉素溶液对多药耐药

7、有各自的特点,需分别阐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MCF一7/ADR)和药物敏感乳腺癌细胞株(MCF-学者开展给药系统逆转肿瘤MDR研究的情况。7)的作用。MTT法检测发现,2种制剂对MCFq1纳米粒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相同。但对于多药耐药的1.1控制纳米粒的粒径可提高对肿瘤组织的通MCF一7/ADR细胞,阿霉素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比透性肿瘤组织具有使较大的颗粒不能通过肿瘤阿霉素溶液高出38.1倍。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血管进人,较小的颗粒可自由出入肿瘤血管,但不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对于2种细胞,阿霉素纳米能

8、在肿瘤组织滞留的特性。因此,药物颗粒的大粒给药组的药物摄取率均高于阿霉素溶液给药小决定其能否通过肿瘤血管进入肿瘤组织,且在组。在生物分布研究中,阿霉素纳米粒给药组的肿瘤组织长时间滞留,发挥药效。这就是肿瘤通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阿霉素溶液给药组的透性增强和停滞效应(EPR)⋯。纳米至微米尺度69.8倍。在荷瘤裸鼠中,阿霉素纳米粒给药组的的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