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

ID:53476444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4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_第4页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腿痛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组、补肾健脾穴组和药物组,各30例。夹脊穴组取双侧华佗夹脊T11,「、L3、L5、s2行穴位注射;补肾健脾穴组取脾俞、肾俞、太溪、太白、太冲、三阴交、血1=1海穴行穴位注射;药物组口服强骨胶爱。观察治疗后骨密度及疼痛积分的变化。结果: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93.3%,补肾健脾穴组为73.3%,药物组为60.0%,夹脊穴组优于补肾健脾穴组和药物组(P0.05),具有可比

2、性。1.2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5月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①全身无力,多有明显腰背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②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③骨密度检测出阳性征象,如双能x线(DEXA)等。特别是第③点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3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在50-70岁,有腰腿痛症状,已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②长期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3、;③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2治疗方法2.1夹脊穴组(1)注射药物:复方当归注射液(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mLx10支/盒),采用0.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液中复方当归注射液所占比例为20%0(2)取穴及操作:取双侧T11.L1.L3、L5、S2华佗夹脊。患者取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在患者呼气时将5号注射器针头垂直皮肤缓慢刺入,穴位直刺约30mm,稍行提插手法得

4、气后,每穴注射约1mL复方当归稀释液。出针时令患者吸气,将针迅速提至皮下,出针后揉按针孔。隔日1次。2.2补肾健脾穴组取穴;脾俞、肾俞、太溪、太白、太冲、三阴交、血海,穴位注射药物及操作同夹脊穴组,太溪、太白、太冲、三阴交直刺约20mm,其余穴位直刺30mm。2.3药物组口服强骨胶囊(北京岐黄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20608,每粒0.25g,主要成分为骨碎补总黄酮),每次1粒,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服用。3组均以治疗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随访2个月。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

5、。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1)疼痛评定:记录骨质疏松症患者特征性症状体征,使用简化麦吉氏疼痛标尺法主观评定,进行疼痛分级。(2)骨密度检测: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0STE0VIEW双能X线骨密度仪(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密度室检测),将受试者右臂橈骨33%(或称1/3)处作为诊断部位。3.2疗效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骨质疏松症疗效。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

6、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3.3治疗结果(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o由表3可知,夹脊穴组与补肾健脾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提示夹脊穴组疗效最佳。(2)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4O由表4可知,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夹脊穴组与补肾健脾穴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补肾健脾穴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o提示夹脊穴

7、组止痛效果最好,补肾健脾穴组比药物组好。(1)3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侣MD)测定T值比较见表5o由表5可知,3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T值对比,夹脊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补肾健脾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夹脊穴组与药物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补肾健脾穴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4讨论祖国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病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骨痹”“骨痿^骨枯^腰痛”范畴,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来看,以“骨痿”的病位、病性更

8、为接近。大量的文献认为,0P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肾亏、脾虚、血瘀、痰瘀阻脉有关,尤其与肾虚髓亏的关系更为密切。现代研究表明,0P发病与年龄、遗传、营养状态、免疫机能等均有关,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的降低,引起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细胞钙的排泄增多、吸收减少,引起破骨细胞增多、活性增强等使骨基质和骨钙含量均减少。目前,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应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