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

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

ID:5353517

大小:168.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_第1页
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_第2页
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17总第349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2006)17-0082-03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12周梦顺,张红波(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湖南湘潭411201)摘要:声誉作为“隐性激励”对“显性激励”的替代作用,考虑国企存在声誉激励机制的扭曲,有必要建立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模型,重点研究了声誉激励机制扭曲下国企经理人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企经理人更容易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营业绩不

2、佳。关键词:声誉;激励机制;扭曲;行为选择中图分类号:F272191文献标识码:ATheChoiceofManagerialBehaviorinState-ownedEnterprisesUndertheDistortedCreditIncentiveMechanism12ZHOUMeng-shun,ZhangHong-bo(1.FinanceSection,HunanIndustrialPolytechnicInstitute,Changsha410208,China;(2.Hunan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

3、ology,Xiangtan411201,China)Abstract:Thepaperstudiesthefunctionofcreditasimplicitincentivessubstitutetoexplicitincentives.Amodelissetupunderthedistoredcreditincentivemechanisminstate-ownedenterprises,whichfocusesonthechoiceofmanageri2albehavior.Thefindsshowmanagersinthest

4、ate-ownedenterprisescanadopttheopportunismbehavioreasilywhichresultsinthelowerproductionefficiencyandworsemanagementperformance.Keywords:credit;incentivemechanism;distortion;choiceofbehavior一、引言上讨价还价的能力。代理人一般考虑当期努力绩效对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下一期乃至更远期的影响,对自己长期职业声誉的注前提假设,只要代理

5、人不能完全承担行为的全部结重成为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因而,他认[1-3]果,其“败德行为”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为,在没有“显性激励”契约时,代理人的“机会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极易导致代理人采取主义”行为在现实中可用“时间”加以解决。Kreps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然而,在委托—代理契约关系和Wilson(1982)提出的声誉模型(reputationmod2[6]中,除了货币收入、期权等“显性激励”(explicitel)表明,良好的职业声誉和前景增加了经理人在incentives)外,代理人还存在“声誉”(repu

6、tation)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博弈能力,对经理人行为具有积极这一“隐性激励”(implicitincentives),这种精神激的激励作用;相反,较坏的职业声誉会导致经理人职励机制能够在“显性激励”不充分的前提下发挥防业生涯的结束,对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具有良[4]范“机会主义”、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作用。笔者好的约束作用。交易者为了在重复博弈中获得长期收[7-8]在对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将重点益,通常需要塑造自己的声誉。Holmstrom(1982)[9]考察我国国有企业声誉激励机制的扭曲及其对经理人提出的“代理人市场

7、———声誉模型”将Fama行为选择的影响。(1980)的思想模型化,他指出,经理人员的懒惰将意二、企业声誉激励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味着断送其职业生涯和市场价值,因而,声誉这一[5]Fama(1980)的研究认为,经理市场可以通“隐性激励”可以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物。过一种“事后结算机制”(fullex-postsettingup)经济学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出发,代理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当前的绩效状况会影响经理人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员的未来任职机会:恶劣的职业声誉会导致代理人提博弈的结果。在重复博弈

8、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正式契约前结束职业生涯,良好的职业声誉则增加了其在市场维系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仅仅出于对自己长期利收稿日期:2005-12-01作者简介:周梦顺(1964-),男,湖南人,副教授,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