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

ID:53565265

大小:2.5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4-20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文体特点。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用分条陈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里有几幅图片,想用它们作本文的插图,它们分别用来说明中国建筑的什么特征?瓦当脊吻浮雕琉璃这九大特征应该是并列关系

2、,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打乱它们的顺序?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在第14段里,作者有一个很新鲜的说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就是“语法”,我们知道汉语有语法,英语也有语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什么呢?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

3、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文章对中国建筑的范畴做了界定,特征作了介绍,成因作了阐释,结构非常完整了,作为说明文,对于写作对象已经解说的非常清楚了,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又谈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呢?作者谈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个问题,最终要表达什么意思?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

4、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可译性因为相通,所以可译;因为个性,所以多彩。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文章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不是仅仅要人们了解其特征风格和手法,而是要告诉人们中国建筑风格独特,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启迪我们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

5、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品析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

6、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品析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品析语言小结梁实秋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梁启超先生,说他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梁思成先生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

7、学者”?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就是我国知识分子最大的优点。作业看看我们家乡的旧民居保留了哪些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新民居又有怎样的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