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

ID:53569369

大小:591.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8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_第1页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_第2页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_第3页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_第4页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李海霞摘要经抽查,汉语辞书释义的方式,古代有声训、以组合代释义、想当然式、定性式、同义词近义词解释和描写式六种。前三种是原逻辑释义,在辞书释义中逐渐减少,现代《汉语大词典》除特定领域外只有后三种。释义内容的进展,有准确性的提高、对释词意义的消歧、释语的词性对口、释语的平易化、态度的客观化,其中描写式还有表达走向完善、概括范围走向恰当、信息从粗略走向精细等。所释义项也由随选到合理的完备。各门科学知识的引进和科学术语的大量应用使现代释义获得飞跃发展,从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阶段。这两个阶段也具有人类普适性。关键词辞书释

2、义释义语释义方式准确性辞书的释义方式在两千年中多有变化,而其变化也远不只是文言和白话的区别。观察辞书释义的方式和内容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释义这门学问本身的进步轨迹,还可以观察到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笔者共抽查了55个常用词的释义。其中名词16个(添了“龙”弥补虚无类)、动词15个、形容词12个、代词副词连词等共12个。其中54个单音词,1个复音词(状态形容词)。因为古代辞书基本只收单音词,所以很难找到常用复音词的释义。笔者每词选一个古今常用的、古今辞书都有解说的义项。将辞书释义按时代分4个采样点:1.《说文》点。

3、主取东汉《说文》,《说文》没有适选词/义项则查取时代相近的《尔雅》《释名》或三国的《广雅》。换了几个词仍然找不全4个点都有解释的常用义,就只好让《说文》点空着,共有7个词空缺释义项。2.《广韵》点。主取宋代《广韵》的释义,《广韵》没有适选词/义项的,查取《玉篇》《集韵》。3.《正字通》点。《正字通》是明清之际张自烈所作,成就高于《康熙字典》。这一部书已能提供所有适选词及其义项。4.《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点。《汉大》收词和释义比古代辞书齐备得多,不用任何替换辞书。除去7条空缺,4个点计有古代释义项159个(《正字通》“

4、不”算两个义项),现代的“因”《汉大》义项分得细,有释义项59个,一共218个。本文在分析论述的时候会涉及语料以外的释义,统计数据则限制在语料之内。字书和词典释义有别,今天的词典对单字的释义有时比较简单,重在解释复音词。但简单的释义可以追踪同书的复音词。上古的《说文》和《释名》比较特殊。《说文》的解释必须照顾和字形相关的意义,《释名》解释的是词的语源义。但是和字形相关的意义仍然是词汉语辞书释义的发展19义,而《释名》的声训是古代常用的,《说文》里就不少,故在《说文》没有适取词/义项的时候可用《释名》例。古代字词不分,也不会出现单

5、音词释义简单的问题。故放到一个系列中考察。一、释义方式的消长与分析根据语料,笔者把辞书释义方式概括为6种,每种用其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做代表:z,以组合代释义;s,声训;D,定性;T,同义词近义词解释;X,想当然解释;M,描写性解释,包括定义。当然这些分类有层次。s和x两类都可能有描写或定性,但先分流出来,其余的再分。【z式】,以组合代释义。它们都是最基本的词,供人们日常使用。古代有l3例,如:南《说文·部》:“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尾《广韵·尾韵》:“首尾也。”【s式】,声训。用读音相同相近的词来释义,古代有12例。母《说文·女

6、部》:“牧也。”热《广韵·薛韵》:“《释名》日:‘热,燕也,如火所烧燕。⋯【x及其复合式】,即用无需验证真伪的习惯看法来释义,常常是评价性的。古代有19例。火《说文·火部》:“娓也。南方之行。”按:“南方之行”指五行之一,X式。人《广韵·真韵》:“天地人为三才。”白《正字通·白部》:“西方之色。”以上三种释义方式共44例,占古代159项释义的27.7%。其中z式其实没有释义,只提供联想。可是,辞书释义要走向系统化完善化,需要提供较好的学习功能,它就不能适应了。还有,其解释的形式跟其他形式相混。如《广韵·有韵》:“手,手足。”“手

7、足”既可以是对“手”进行的解释,又可以是“手”的组合例证。这种结构歧义,不符合释义明晰的要求。s式解释的是语源义,语源义原则上是非使用义,而理解该词需要使用义。x式缺乏认识力度,释义或比原词还难理解,这些使得它们最终被淘汰,逐渐被另外三种释义方式所代替。如:春《说文》释“推也”,即草木推土出芽。按:s式。《广韵·谆韵》改作“四时之首”,变成M式(描写式),《汉大》更采用复合的T+M式:“1.春季;春天。我国习惯指农历正月至三月,为一年四季中第一个季节。”四《说文·四部》:“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按:x式。《正字通·口部》变成:“

8、物数倍二为四。”M式。火《汉大》改用M式解释:“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大多数释义采用下面三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逻辑的释义方式。它们解释的是使用义,其释义可以根据事实检验真伪。【T式】,用同义词近义词释义。毁《说文》:“缺也。”《广韵·纸韵》:“坏也,破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