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论文.pdf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论文.pdf

ID:53569569

大小:182.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8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论文.pdf_第1页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18期科技嚣向导◇农林科技◇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许长军宋晓慧2滕占林2李春光3张代平2(1.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黑龙江宝清155610;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本研究利用24份红小豆品种进行不同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并对产量及不同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证明供试品种农艺性状均存在差异显著,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对红小豆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分枝数、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影响较小。【关键词】红小豆;

2、农艺·14-:R.;产量;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表3不同品种间单株荚数方差分析称为“饭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多功能的小杂粮。红小豆的经济价值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称.它出口换汇率高,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专用型红小豆很有市场前景在红小豆品种鉴选和育种过程中.常常由于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与环境作用的复杂性,造成产量与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难以准表4不同品种间单株粒数方差分析确的判断。虽然有些品种的产量很高.但由于其综合性较

3、差而难以推广。灰色关联分析法具有需要样本少、方法简便、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新品种筛选、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相关分析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一~~⋯处理间【67164.98623【2920-224.t8和利用为本明确红小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误差J33566.66748l699.31联分析法,对红小豆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更简单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为红小豆鉴选及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总变异1oo731.6537l1418.761.材料与方法表5不同品种间分枝数方差分析1.1

4、材料共24份红小豆品种1.2试验设计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前茬为玉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行区,3次重复,行长5.om,行距0.65m。采取双条精量点播,保苗数2O万株,h.以磷酸二铵及氯化钾作种肥,用量磷酸二铵120k矾rn2+氯化钾45kg/hma。播后镇压。表6不同品种间生育期方差分析1.2.1性状调查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从每小区选取10株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株高、单处理间4382.875I2319O.56198.84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生育期6个性状。误差46.oo048096

5、1.2。2统计方法利用Exce1.DPS2000软件对上述性状进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分总变异4428.8757162_38析.并估算其相关系数注:显著性标准FO.O5:1.74,F0.Ol=2.2O2.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各参试材料2,1农艺性状方差分析间存在真实差异,可以进一步做相关性分析利用Exeel对供试材料的重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f见表1一表6)2.2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1不同品种间百粒重方差分析将产量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生育期、百粒重)视为一个灰色系

6、统,按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和Excel和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得出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结果见表7表7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及排序性状枝姥育x重L百1粒x(株高)变异来源、平方和1自由度)均方F值关联度0.81160.79400.74190.72150.7l180.6998处理间14089.66319412311778138.07{位次l46误差224484.67从表7可以看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对红小豆单株产量的影响总变异4313.6631947116O.76较大,分枝数、单荚粒数、生

7、育期、百粒重和株高影响较(下转第303页)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NKNF2012—0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HNK11A—O卜07一O5)。作者简介:许长军(1965一),黑龙江宝清人,本科学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gg4"~-T"(1962-),黑龙江集贤人,本科学历,研究员,从事大豆栽培技术方向。◇水利专论◇科技目向导2012年第l8期浅析贵州干旱的成因及解决的办法姚安义(瓮安县水利局贵州瓮安550400)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南部海洋较近,水汽丰富年降水建设大、中

8、型骨干水源工程.山区因地制宜,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量多在1100—1300mm.其中半数集中在4—8月。由于典型喀斯特高原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地理环境.地形复杂.地势陡峭土层瘠薄,石漠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