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

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

ID:53575803

大小:295.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9

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_第1页
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_第2页
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2期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31,No.220l4年3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March,2014基于转隐喻的歇后语认知解读俸振海(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歇后语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认知作用。研究发现,喻意歇后语中只有极少数是单独基于概念转喻或概念隐喻形成的,大部分都是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谐音歇后语都是在语音隐喻的

2、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一部分还包含有概念转喻的认知作用。关键词:歇后语;转喻;隐喻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2—0058—03CognitiveInterpretationtoChinese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BasedOilMetonymyandMetaphorFENGZhen-hai(Schoo1ofFor~gnLanguages,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y,Wuhan4300

3、74,Hubei,China)Abstract:Xiehouyu(Chinese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isflkindoflinguisticformspeoplelovetOuse.ConceptualmetonymyandmetaphorplayanimportantcognitiveroleintheformationofXiuhouyu.ItisfoundintheresearchthatonlytinypartofXihouyuwiththeimpliedmean

4、ingisformedonthebasisofconceptualmetonymyorconceptualmetaphorandmostofthemareattributedtOmetonymyandmetaphor,andXihouyuOUtofhomophoneisformedonthebasisofphoneticmetaphorpartofwhichisformedcognitivelyfromconceptualmetonymy.Keywords:Xiehetqu(Chinesetwo-part

5、allegoricalsayings);metonymy;metaphor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都是隐喻的。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又叫语隐喻是基于一种象似性的映射。它由两个认知域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又称语底)。它是由群众在长期构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的生活实践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糊的目标域。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歇后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隐去作为谜底的后文,只标域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保留作为谜面

6、的前文,如以“泥菩萨过江”表示“自身难域。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我们的身保”;二是前后文并列,如“外甥打灯笼——照舅(I13)”。体经验。一个隐喻映射一旦建立起来、为大多数语言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视角对歇后语进行过研究,但使用者所接受,就会反过来将自身的结构强加于真实大多只是局限在歇后语的语义结构、文化内涵、翻译等生活之上,从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实现。Cz]方面,少有学者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歇后语的认知隐喻是从一个ICM向另一个1CM的映射,通过映机制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射限

7、定了两个ICM的关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隐喻观和概念转喻观出发,探索歇后语的生成机制。具,隐喻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一通常,人们会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域,来理解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经验领域。因而(ICM)的不同映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人们在“隐喻对人类认知活动的影响是潜在而深刻的,它是人认识事物理解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类概念系统组织和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3]成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组

8、织和表征结构。[1]ICM(二)概念转喻可分为四大类: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转喻的转喻模型。前两个模型构成lCM的主要内容和基础,认知本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机后两个模型则是lCM的扩展机制。制。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的本质与隐喻一样是人类基(一)概念隐喻本的认知手段,转喻是概念、思维层面上的问题,对于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认识人类推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