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pdf

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pdf

ID:53575827

大小:189.8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9

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pdf_第1页
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园lXUEYUAN2013年第14期基于语境顺应论的轮机英语翻译研究王冉然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外语教学部【摘要】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基础,探讨语境顺应对轮机英语翻译的影响,包括对制约词义的影响和对译文表达方式的影响。译者应顺应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来选择词义,注意翻译中的词义选择、增词译法、减词译法、代换译法、转换译法和反译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我们的翻译和教学。【关键词】语境顺应轮机英语翻译Verschueren【中图分类号】U6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

2、810(2013)l4—0046—02语境,在现代语言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语程中不断地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用学、社会语言学、翻译、语义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中的一个性和顺应性。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重要的内容。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语境有过许多精彩的论述和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分类。1999年,Verschueren在他的新著“Understanding特性。语言的这三个特征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顺应性是其Pragmatics”中将

3、语境重新分类: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从中最重要的一环。全新的视角阐述了语境顺应论及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翻译二语境顺应的功能过程中,译者应顺应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轮机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言,从而获得最佳翻译效果。近年来,语言学家对语境顺应Purpose)的范畴,是融轮机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为一与翻译策略有深入研究,但没有针对轮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体、具有鲜明职业属性的一门特殊课程。轮机英语语篇,作究。轮机英语作为航海院校轮机专业适任证书的考试科目

4、,为科技语篇的一种,以其客观性、明晰性和准确性为特征。在翻译上有很多难点。很多学生尽管知道句中所有词汇的字这类文学作品的目的在于按事实说话,因此要求这类文章的典意义,却不能将其翻译蒯顷畅的汉语。本文根据Verschueren翻译尽可能忠于事实,不仅要准确、通顺,而且要做到简洁、的语境关系顺应论,探讨语境顺应对轮机英语翻译的影响,到位、具有专业特征,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特征。在轮机包括制约词义和译文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我们英语的翻译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变化,的翻译和教学。其

5、译文词语意义的选择受到语境关系顺应的制约。一语境顺应论1.语境顺应制约词义Verschueren(1999)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语境关系顺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交际应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相互搭配的词的意义范围,使翻译更语境和语言语境相顺应。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容易进行。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因素。语言语境也称信息通道语境顺应制约词义的选择,就是说从一个词的多个字典(1inguisticchanne1),主要包括篇内衔

6、接(cohesion)、篇际意义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含义。英语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现象,制约(inter-textuality)和线性序列(sequencing)三个方面“生活中的语言充满了歧义和省略,怎样消除歧义,怎样补内容。篇内衔接指利用连词、前指、自指、逻辑关系、省略、充被省略了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JeanStiwell数目、对比、重复、代替和结构相似等方式实现语篇语意相Peccei,1999)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多个义项中选择正确的关;篇际制约指语篇要受其谈论的主题、使用的文体类型等词

7、语意义必须顺应语境关系,才能使译文语言的选择顺应原语用风格或是情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线性序列指顺应性选作语境,反映出原作的文体风格。比如:power一词的词典意择语言时要注意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语义关系,按次序对义有“功率、力量、能力、政权、势力、幂”等。我们看下话语做出先后安排。面轮机英语中几个带有power的句子:(1)Thepowerconsumed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isthereforetheproductofvoltageandcurrent.因此

8、消耗的功率适合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需要参考文献建立多元化的全面评价和考核方法,并如实反映学生的潜[1]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8(11)四结束语[2]腾士杨_由分析综合法谈起[J].新课程(教师版),2006法学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课堂中虽得以普遍应用,但(8)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需[3]叶必丰.判例与案例教学[J].法治论丛,2005(5)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