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

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

ID:53655193

大小: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_第1页
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_第2页
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一节研讨课的有效性分析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不断学生又陷入迷雾不知如何下手.对于例题教学,笔者结合案例提出:实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等教学策略,就是对一道例题教学的分析与思考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王新奇215021【摘要】例题教学,不能就题论题,需要精心设计,深入挖掘,揭示、认识问题的木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题目稍微变动一下,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解一题,练一串、懂一类.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关键词】例题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前不久,笔者应邀听了一节公开课

2、,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其中,一道例题的教学,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现将该教学片段实录如下:A【案例】(在讲解例题Z前,教者先出示了一道练习作铺垫)师:请同学们看练习:(1)Z1是的内角;Z2是的内角;是的外角;上3是的内角;是的外角;(2)Z1是ABCD的外角吗?为什么?生1:Z1是AABE的内角,Z2是ADCE的内角,是MBE的外角,Z3是ABDC的内角,是ADCE的外角.生2:Z1不是BCD的外角.因为它不是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师:很好.识别外角时要注意辨别.师

3、:下面请同学们看例1:已知D是ABC内一点.求证:ZD=ZA+ZABD+ZACD(几分钟后)师:谁来说一下做法?(学生互相看看,很显然不会做.教师岀示了上图)师:同学们比较这两张图,有没有想法呢?(学生还是不举手)师:根据图1,我们可以作3D的延长线,交于E.・・・Z2是ABE的外角・•・Z2=ZA+Z1同理Z3=Z2+Z4C£)・•・Z3=ZA+Z1+ZACD即ZBDC二乙4+ZABD+AACD(部分学生还是有些茫然)【分析】教者安排这两道题,是作了思考的•先这道练习题,li的是为讲解例1作铺垫的.但

4、是经过练习后,学生并没有获取解题思路,场血很尴尬•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对练习“蜡蜓点水”式的讲解,学生根木没有触及问题的木质.按照教者的设计,应该进一步探索角之间的关系.教者应该继续设问:根据外角性质,你能得到哪些角Z间的关系?若学生根据外角性质,仅得出:Z2=ZA+ZI,Z3=ZPCE+Z2.教者应该继续追问:能得到Z3=ZI+ZA+ZDCE吗?在此基础上再给出例题,学生的思路是打开的.另外,在讲解例1时,教者仅从延长的角度出发,思维是有局限的,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欠缺的.教者可以

5、追问:除了延长外,还可以怎样延长?还有其他添辅助线的方法吗?其实连接AD并延长,更简单.教者还可以对图作一定的变化.可以设问:若在图屮把线段BC去掉,你会证明吗?从而加深学生对图的认识.最后,笔者认为:还应该向学生揭示不添加辅助线,也能证明本题的方法•总结时,让学生去比较几种证明方法,既突出了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优越性,又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反思】在日常工作屮,总能听到一些老师埋怨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几遍了,为什么还错呢?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例题教学,不能就题论题,需要精心设计,深入挖掘,引

6、导学生多角度思维,不断揭示、认识问题的木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题目稍微变动一下,学生又陷入迷雾不知如何下手.对于例题教学,笔者觉得有以下三点值得大家尝试:1.一题多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一题多解,一方面,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索同一问题,开拓了解题思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潜能;另一方面,学生会对多种解法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从屮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而优化了自己的解题策略,锻炼了自己思维的广阔性.1.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在例题教学屮,可以结合例题

7、的基木内容,将例题有目的、多用度的演变,或变换条件,或变换问题,或把问题作适当延伸,增强例题的发散性•例题教学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屮发现“不变”的木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从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2.一图多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于一道例题,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轻易地将H己的观点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会陷入机械的模仿屮,就会失去培养创新思维的良机.因为这样做浪费了做题木应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训练思维才是例题教学的真正忖的.对于例题教学,实

8、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等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解一题,练一串、懂一类.只要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报大限度的发展.(作者系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215021)2010年3月11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